第431章 科技线点歪了?我乾的
墨闻认为他已经完全理解了!
当前魔力储存的核心难点之一在於不同魔力的兼容性。天然魔力水晶虽具备一定的中和能力,但频繁输入不同魔力会加速损耗,最终让原本可存放魔力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水晶变成消耗品。
有了梦残渣这种充当催化剂的材料,许多高品质水晶就能从消耗品转变为耐用品,唯一需要考虑的就只是定期补充梦魔残渣。
然而,梦魔残渣就像一个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就无法回头。
短期来看,只有最高档容器需要维护的话,仅靠黯焰石这一个原料还能满足需求。
可若是发展下去,在没有找到代替品之前,別有用心者迟早会盯上活人的灵魂一一活体的灵魂比任何天然材料內的灵魂都要活跃,这是常识。
更高的利用率更便捷的获取方式,不难想到的境况。到时候,说不定养殖场这种邪门的东西都会造出来。
墨闻要更好的魔力利用,是为了快速打击各种邪门东西。如果因为他研究出一项新技术而蹦出更多妖魔鬼怪,那无疑是本末倒置。
好在,墨闻已经完全理解了!
这东西说白了就是把灵魂当做净化器,不停地给魔力洗白白。
换作別人,確实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利用这一特性。比方说,不久前他发现的秘能提取阵列之中就有初步的灵魂网络,那个网络仅是连接著不到百人,消耗就已经大得令人髮指:
维持网络本身也有开销,就像开著伺服器就要烧电一样。
而且根据墨闻观察,那个网络实际上还依託著一点秘能的维持。也就是说,
这东西在开启阶段就需要耗费些许秘能,正常运作后才能维持自给自足·不计入那些消耗了的魔力的话。
不过,这跟墨闻有什么关係?
他现在直接连接的有意识个体確实只有寥寥数人数,但无意识节点却数量庞大。
不同於那个阵列里每个节点都是挨著的,墨闻这里的节点是字面意思上的遍布五湖四海,冒险者已经把他的饰品带到各种人跡罕至之处。
距离同样会產生额外消耗,而它没有对墨闻產生丝毫影响。
再精简一点的说法就是:墨闻开著这个网络是不要电的。
有了一个免费的平台,剩下的事情自然会很好办。
如果墨闻能够把整个领地里所有人的灵魂都连结起来,偷偷占用一点他们的閒暇时间,用来维护当地的魔力设备·
这也算是交了税吧?
墨闻的惊世智慧,给了诺菲特和索林相当大的衝击。
前者惊讶於墨闻那奇范的思维跳脱,后者则是震撼於那些饰品的真正作用。
索林確实知道那些由他设计的饰品之中,蕴含著墨闻的血液;他也知道墨闻这傢伙的血很是特別,有著许多难以言明的诡异性质。
它会像普通的血液一样乾涸,隨风消逝,最后消失得一千二净;但它又像某些魔兽的血一样能够承受巨量魔力衝击而不变性———
准確的说,它不但不会因汹涌的魔力流而改变性质,还会让肆虐的魔力平息下来。索林甚至怀疑在风暴出现时,往墨闻脖子上砍一刀再丟出去就能平息风暴。
但是,网络什么的能力,是索林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他就一打铁的,这种玩意是个什么情况?
什么叫“每一个吊坠都是我的眼睛”?
短暂的震惊过后,索林自然很快意识到这是多么离谱的能力:在这面前,什么奇袭都是在扯淡。
墨闻不但能锁定到位置,把路线看得一清二楚,甚至还能直接传送到自標附近展开反奇袭,这谁受得了?
不过震惊归震惊,稍微设想了一下这些小玩意的妙用后,索林就因墨闻提出的想法而陷入沉思。
让整个领地完全被墨闻的思维笼罩?听起来有点嚇人。
但考虑到墨闻先前隨手就免去领地內一半的税务,他会弄出多么可怕的事情好像也不太可能。
当下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实现墨闻所说的功能。
比方说,怎么接入墨闻的灵魂网络?
就事论事,单单要让两个人的灵魂绑在一起,这种技术其实满大街都是。各个学派都有类似的法术,生命学派更是对此专精。
无论是契约召唤兽还是玩死灵法术,这门手艺都是必修课。
然而,显而易见的,这东西是一对一进行的。
並不是说一个人一辈子只能连结一个对象,而是这技术大多都一次只能连接一个...—.
血荆棘领的人口暂时还没有统计出来,但保守统计也得有个两三万。
考虑到墨闻是达芙妮亲自受封的,充满特殊意味的第一个大贵族。不管是单纯逃难的还是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的,血荆棘领都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涌进来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哪怕墨闻有閒心一个个去核对,上一整年的时间为领地內的每一人接入灵魂网络,他接入点速度也不可能有领地人口流通的速度快。
更何况,如果墨闻要自己完成这件事,那绝对会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內的热门话题,其他还在观望的贵族肯定会发现这一奇怪的举动。
虽说以他们的脑子,不一定能理解背后的真实意图,但万一这里面就有聪明人呢?
听了两人的意见,墨闻点头:“嗯,需要一个接入设备,最好还能找个藉口偽装一下。仔细一想,这確实是必要之举。”
毫无疑问,他在做的是止义之举!
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一开始肯定得採用非常保守的功率用抽血的说法,一次估计就偷偷抽走零点几毫升,怕是还没森林里的蚊子吸的多。
问题是,如果是墨闻自己一个个去给居民接入网络,那问题就大了。
且不论现在的灵魂网络结构有多抽象,单就这一行为就够古怪。
说不定要不了多久,他的流言语就足够酒馆里的三流诗人念一辈子。
另一边,诺菲特肯定了墨闻的说法:“很早之前,我就想改一下这该死的结构了,但只有四个人还是太难发现问题了。如今有机会而且有理由扩大规模,自然要认真对待。不过,这里的识字率是个问题,我们得想办法让我们的行为看起来.—·
不那么像邪术。嗯,应该是这样。”
“说得好啊诺菲特,你果然是我们图书馆目前学歷最高之人—大概吧,管他呢。所以你有什么主意了吗?”
“没有,你呢?”
“哈哈,我也没有。”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一个天才在小憩中或许能提出最伟大的理论並將之证明,但再伟大的天才也不可能只凭一人就將理论投入实际生產。
別说是墨闻一拍脑门想出来的点子,就算是已有的理论,也不是靠一两个人就能够將之转化成產品的一一真以为读过几本书就能造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