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顺帝听了邓栗的话,心中一凛,隨即露出愧疚之色,“是我考虑不周了,没有全面地评估这件事的重要性与复杂程度。”
说著,他缓缓从座位上站起身来,恭敬地朝李承影行了个礼,表达出自己深深的自责之意以及对长辈智慧的尊重之情。
这一举动也展现了作为年轻领袖所具备的谦逊態度及敢於承担过错的勇气。
李承影见状,连忙摆了摆手示意天顺帝不必太过拘谨,“行了,事情也没有你想像中那么严重。
只要大家都能像现在这样全心投入,保证这些重要信息不会外泄,那么对於大明来说,实际上並不存在什么真正的威胁。
更重要的是,在適当的时候,我计划创建一座学院。
在那里不仅会有文人墨客讲学授业,更將设立一个专门研究新式武器装备的研发机构——武研院。”
说罢,李承影顿了一下,目光转向铁厂方向:
“到时候我们只需重点关注那个地方就可以了。
至於这附近的煤炭生產,则完全可以放手给工人们去做,只要他们能够严格遵守规定,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即可。”
“是,先生!”
在座的官员们闻言后纷纷表態支持,並保证定会尽全力配合好每一项安排。
然而当听到李先生继续说道:
“但我以为,仅仅拥有一个稳定的煤炭供应基地还远远不够。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们的改革和发展蓝图,接下来必须进一步扩大经济基础与人才培养规模。
所以,藉此次科举考试之机,我已经初步擬定了几位合適人选,打算等殿试结束后便立即著手筹备创办新式学府之事。
那里不仅传授传统的儒家经典,还会涵盖更多实际应用的知识领域。”
屋內顿时陷入了短暂而又沉重的寂静之中……眾人都在思考著这句话背后的深远意义及其可能会给自己所在位置带来何种影响。
李承影这话如果是对別人说的,那势必会引起新一轮的风暴。
真的,一个来自宣府边陲之地的秀才,竟要在京城开设书院,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宣府那种偏远地方,能有什么样的人才?更何况,他还是个初出茅庐、毫无名气的读书人。
然而,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朝堂中,竟然有人敢提出这样的计划,让人不禁感到一阵诧异。
“好啊,先生若是要开设书院,想必一定会引得全城轰动,万人空巷!”
吴春全在一旁激动地说道。
他的话音刚落,立刻意识到自己的话语有些不妥,气氛陡然变得尷尬起来。
其他人的表情都变得微妙起来,对他的话表示了强烈的质疑。
秦盛见状,轻轻拉了拉他的衣袖,低声警告他不要再说下去,以免引起更多不必要的麻烦。
“行了,你们也別这么为难,”李承眼中的光芒渐渐黯淡下来,带著几分哀怨的口吻继续道,“要不是我身份所限,我自己也能考个状元出来,到时候开宗立派还不是什么难事?”
说著,他看向天顺帝的眼神愈发哀伤。
天顺帝赶紧转头避开,心中却涌起一股莫名的同情与无奈。
儘管他理解李承影的理想抱负,但在当前情况下,实现起来確实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