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在京城三大营中,他的威望达到了顶峰。
就在前两天,皇帝刚刚兑现了自己之前许诺给將士们的赏赐,在锦衣卫严格的监督之下,每个士兵都领到了一笔相当可观的赏赐。
这次发放过程透明公正,没有以往长官剋扣的情况发生。
然而总有一些自作聪明的人,在分发完毕之后试图再次从士兵手中索回部分赏金。
这些人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殊不知早已被有心人盯上。
当夜,正当这些贪婪之徒躲在自家房內数钱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寧静。
门外,一队身著制服的锦衣卫冷酷地敲响了门扉,他们毫不留情地执行起皇帝的旨意,將一切不法行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许多勛贵心有余悸地庆幸著,自己当时明智地没有插手其中,否则等待他们的下场,必將如同那些不幸伸出手的人一样悲惨。
而这种惩罚的程度还与官位高低息息相关,职位越高者所面临的处罚也就愈加严重。
一些小旗、百户等底层军官最多不过遭受罚没个人財產及剥夺其军籍的处分。
但对於千户以上甚至拥有世袭身份的指挥使,则面临彻底查抄家產的命运,隨后还会被即刻押送至相关机构接受进一步审判!
隨著一系列雷霆万钧般行动的实施,天顺帝在军队內部的威望迅速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即便是那些建功立业但最终未能生还战士的家庭成员,也都对天顺帝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与此同时,在宣府战役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李承影更是贏得了禁军上下一致的喜爱与尊敬。
此时若有人胆敢站出来煽动士兵反对这些举措的话,只会起到反效果——不仅不能改变既定局面,反而会给天顺帝以及他身边的李承影提供正当理由来继续推进军事改革工作。
幸好这群別有用心之徒选取的目標乃是左哨军——这支素来以勤劳著称於三大营中的“劳模”部队。
儘管该营理论上应配备两万名精锐之士,但由於种种原因,实际能够参与训练和作战任务的人数仅占编制数目的六七成而已。
这样一来,即便他们试图製造混乱,在这股庞大且忠心耿耿的力量面前也显得微不足道了。
而且除了那寥寥可数的三四千人马,剩下的大多数士兵都是擅长种田、做生意的好手。
他们的双手更適合拿起锄头或是算盘,而不適合挥舞沉重的刀枪。
在年前,为了能够更加安稳地生活,很多人甚至主动申请將籍贯转变为平民,最终留在军队里的不过三千多人罢了。
这样的一支队伍与那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大军进行对抗,无异於以卵击石,几乎是自寻死路。
儘管眾人不得不承认,李承影拥有不凡的能力和魄力,但要在区区半年时间內把一群毫无作战经验的新兵蛋子培养成能够衝锋陷阵的勇士,简直就像想要让一堆扶不上墙的烂泥变成坚固耐用的建筑材料一样不可思议。
或许有人会提及,他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成功培育了七位高居皇榜之上的文人墨客作为弟子。
可是教书育人毕竟与操练军队存在著本质区別,特別是对士兵而言,真正的战斗力来源於长久不断的磨礪以及战火中的洗礼,这绝非朝夕间可以实现的目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实战经验的重要性。
回顾不久前发生在宣府的战役中,左哨军里除却主將秦盛外,其他人压根就没有亲身参与战斗的经歷!他们连最基本面对敌人时如何保持冷静都未学会,又谈何发挥有效战力呢?
就在这个略显沉重的话题上,“怀来伯大人准备採用何种方式同我军比试呢?”
一个洪亮的声音打断了现场沉默气氛——那正是出身贵族门第的成国公朱仪挺身发问。
当他如此直接且毫不掩饰质疑的態度出现在所有人面前时,即便是平日里颇为淡定自若的老谋深算者如张辅这般的人物亦不由得轻轻皱起了眉头,对於接下来可能发生之事心存忧虑。
除了那些刚刚从宣府返回的人外,朱仪无疑是其中最不能质疑李承影的!在宣府那场血战中,他的父亲朱勇壮烈牺牲。
如果不是李承影冒著生命危险將他父亲的遗体带回,甚至精心保护不让野兽破坏了那份最后的尊严,朱仪甚至连一个完整的尸首也无法见到。
此外,如果没能搭上李承影的顺风车回到京城並迅速上报战况,或许朱仪继承家业的日子还会遥不可及。
而且,在无论是恢復和发展自家煤炭生意方面,还是开设振兴超市、改进城內交通运输设施等各项计划里,张辅都积极邀请朱仪参与进来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