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三个末代皇帝与吕宋的呼声
和朱由榔进行了一番交流后,朱幼薇等六个小,便在朱由崧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爬上了那辆略显陈旧的马车。他轻松地一扬马鞭,喝了声“驾!”,马车便稳稳当当地驶出了宅院。
马车缓行,很快汇入了京城的主干道,行驶了不到一刻钟,他们便抵达了目的地——崇文坊。
刚转入坊口,一股喧嚣的热浪便扑面而来。朱由榔一眼便望见了一个半圆形的庞大建筑,其外围早已被各式小吃摊贩占据,蒸包子的白气、烤红薯的甜香、炸鸡排的焦香、还有茶叶蛋的卤味混杂在一起,勾人食欲。摊主们嘹亮的吆喝声与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交织成一片热闹的市井气息。
朱由崧熟练地将马车驶入一旁的停马场。朱由榔看着眼前景象,不禁惊愕地脱口而出:“这里是大同社高层居住的区域吗?怎会有如此多的马车?”
像这样密集停放在一起、规模堪比小型军营的停车场,还是头一回见。马车样式繁多,有简朴的,也有装饰讲究的,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
朱由崧闻言,嗤笑一声,一边拴好马缰道:“你想多了。如今草原尽归大同社所有,马匹价格早已大跌。一匹普通的马不过十两银子,这样的马车四五两就能置办一辆。十五两银子,不过是京城里一个熟练工匠半年的工钱。眼下但凡是家里有些闲钱的,谁不买一辆马车代步?不然你以为街上川流不息的车马都是哪来的?现在京城可是有马车上的城市说法。”
他拍了拍朱由榔的肩膀,带着几分戏谑道:“东吁虽是小国,你好歹也是太子,莫要像初进城的乡巴佬似的,看什么都大惊小怪。紧跟着我,看好这群小皮猴,可别走散了。”
“都下车,排好队,一个个牵着手!”朱由崧招呼孩子们,他对带孩子显然很有心得,毕竟在他手头拮据时,没少去朱由检家蹭饭,顺带帮忙照看子侄,朱由检家可谓是他最稳固的铁杆庄稼。
一行人出了停车场,路过小吃摊时,孩子们的脚步就挪不动了。
有朱由榔这位“东吁太子”在场,朱由崧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打秋风的好机会,他大手一挥,豪气干云地开始点单:“老板,来八杯超大杯的奶茶,珍珠多加!”
“八份炸鸡排,两份放辣,六份原味!”
“爆米给我来上八桶!”
朱慈良等六小顿时欢呼雀跃:“大伯万岁!”
只有朱由榔苦笑着,默默地从钱袋里掏出银钱付账。他看着手中一大包零嘴,在看着已经非常适应民朝生活是朱由崧和他的那些侄女,侄子们,好像只有他没有走出大明灭亡的阴影。
抱着零食,他们随着人流走进了球场,在最前排、靠近自己支持的锦绣坊球队后方坐下。
没错,这支球队就是周氏的锦绣坊赞助的,最开始周氏本是不打算浪费钱的,但架不住朱由崧找来周耀文,两人一通游说,最终周氏还是每年赞助了他们100两,还赞助了他们球衣球鞋,让他们这支小小的球队能维持下去。
朱由崧环视了一圈座无虚席的球场,颇为满意地笑道:“今儿个人气不错,看样子得有五千人。”
经过多年发展和徐晨提供的完善规则,民朝的足球联赛已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甲、乙、丙三级体系,当然因为交通的问题,足球联赛还是在一个城市内部玩。
只有京城这里不同,京城与天津卫距离不远,又连通的铁路,京,通,津三个城市组成了一个城市群,这个城市群大概有两三百万人口,这个球迷的体量足够组成一个小型的联赛圈。
所以它们的球队数量最多,甲级四支球队,乙级八支,背后皆有大型作坊赞助,算是职业球队。
到了丙级就属于业余级了,都是一些业余爱好者,数量有几十支,球队时常解散,也并不固定。
朱由崧这支足球队就是丙级,球员大部分都是兼职来踢球的,有店铺的伙计也有作坊的工匠,成员可谓是五八门,也没有固定的工钱,基本上踢完一场球,大家每人分一些。
球赛尚未开始,双方的主教练正在场边对球员做最后部署。锦绣足球队的教练正是周耀文。
朱慈良等人看到周耀文,立刻挥舞着小手大喊:“舅舅加油!”
这种业余球队请不起专业教练,通常由组织者朱由崧和周耀文兼任。今日朱由崧要上班,指挥重任便落在了周耀文肩上。
周耀文闻声看来,见到朱由崧一行人,走过来指的是孩子们手中满满的零食,诧异道:“朱胖子,今儿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么大方?”
朱由崧咧嘴一笑,指了指身旁的朱由榔:“有贵人请客。这位是东吁国的太子,咱们堂弟朱由榔,以后要来京城留学。你待会儿把看家本领都使出来,踢得漂亮点,说不定太子爷一高兴,就赞助咱们球队了。”
“东吁?”周耀文恍然,但他也只是点点头,并未表现出过多敬畏。在如今的大明京城,一个东吁太子的名头,远不如一场精彩的球赛来得实在。
很快,开场哨声响起。球场上,两支丙级球队展开了激烈拼抢。他们的技战术远谈不上精湛,阵型也有些松散,勉强能看到前锋线和后卫线,靠的就是猛拼猛抢,大开大合,犯规和失误时有发生。
“铲他,撞他,不要太软!”朱由崧大吼的指挥道。
看台上的观众们也为自己支持的球队呐喊助威,声浪一阵高过一阵。
朱由榔置身于这狂热的气氛中,感到十分奇特。
这种数千平民齐聚一堂、为一项娱乐活动尽情欢呼的场景,在等级森严的勃固是难以想象的。
他凑近朱由崧,压低声音问道:“民朝,就不担心这么多百姓聚集,无所事事,会引发骚乱吗?”
朱由崧正为一次精彩的扑救叫好,闻言不以为然地答道:“大家有吃有穿,日子有奔头,有什么好骚乱的?
以前的大明,会担心读书人造反吗?
这里的球迷,用大同社的话说,那就是国家的主人,谁闲着没事砸自己家?”
朱由榔摇了摇头道:“‘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圣贤书上说了几千年,又何曾真正实现过?”
朱由崧目光仍追随着球场上的皮球,随口应道:“空口说白话自然没人信。可元首带着大同社不但这么喊,也实实在在这么做了。百姓们看得见、摸得着,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自然也就信了,把自己当主人了。”
这场比赛,最终福临门队以三比一战胜了锦绣坊队。
回去的路上,朱慈良等几个孩子还在兴奋地讨论着进球瞬间,意犹未尽。
马车刚驶入朱由检家的院子,早已等候多时的朱由检便沉着脸走了出来。
他先是瞪了几个孩子一眼,冷声道:“作业都写完了吗?又跟着大伯出去野了一天!”
朱慈良等人顿时像霜打的茄子,蔫头耷脑,不敢吱声,乖乖溜回书房去了。
朱由崧却浑不在意,跳下马车,嬉皮笑脸道:“你就知道冲自己儿子耍威风。”
“哼,总好过某些人不务正业,终日嬉游!”朱由检反唇相讥。
“我不务正业?”朱由崧提高了声调,“你好?开个报社,到现在还在亏钱,全靠弟妹养家。我好歹一年还能凭本事赚个三四百两银子呢!懒得跟你吵。”
他话锋一转,拉过身后的朱由榔,“说正事,这位是东吁王的太子,咱们的堂弟朱由榔,要来京城留学,往后几年都在。都是自家亲戚,认识一下。”
“朱由榔~”朱由检的目光落在眼前这位堂弟身上,神色复杂。他对闻敌而逃的隆武皇帝,内心颇有微词,觉得太丢祖宗的脸了,他在京城都期盼这个叔叔好歹和大同社较量一场,不要丢太祖皇帝的脸,但现实却是一次次让他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