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第二份礼物!(7.2k)
“托伦先生,我们目的地是哪儿?”
托伦看了看手上的地图,说:“仁爱礁。”
托伦,作为项目负责人,表情异常平静。
他將手中的地图平铺在桌面上,用手指在仁爱礁的环形礁盘上画了一个小圈。
“是的,中校,仁爱礁,我们这次,將不再是去运送补给,而是去建造我们自己的家。”
“家?”
中校重复了一遍,他意识到托伦的话语中,蕴含著比补给任务更深层次的含义。
托伦环视了一下在场的眾人。
他清了清嗓子:“先生们,女士们,我们都清楚马德雷號的现状,这艘老旧的军舰,一直停在那儿,但它也正在一天天腐朽。”
他顿了顿,语气里充满了无奈。
“所以,我们必须改变策略。”
托伦敲了敲桌面,打破了沉默:“我们不能再被动地维持现状。我们需要一个永久性的解决方案。”
他指向地图上仁爱礁环礁的西北角,那里有一片相对平坦的区域。
“根据我们潜水员最近的勘测,这个位置水深適中,礁盘稳固,非常適合建造一个永久性的建筑。”
“永久性建筑?”
“我们当然知道这一点。”托伦点了点头,然后他露出了一个自信的笑容。“所以,我们不能像他们一样,偷偷摸摸地去造岛。我们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我们是为了什么而建造。”
他看向在场的所有人,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们的公开声明是:为了给在恶劣天气中作业的渔船和渔民提供一个安全的庇护所,我们將在这里建设一个坚固的码头和避风港,这是一个纯粹的、
人道的、为我们渔民服务的项目。”
这句话一出,在场的人都心领神会。
这个理由,既符合国际法,又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即使有人想要阻止,也没那么容易。
“但这需要资金。”
有人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建造一个永久性的码头,需要大量的资金,我们从哪里来?”
托伦笑了笑,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放在桌上。
“各位,好消息是,我们已经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我们得到了一个来自国际社会的捐助,还有我们海外侨胞的慷慨解囊,目前,我们的帐户里,已经有了180万丑幣。”
听到这个数字,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轻微的骚动。
180万,对於他们这个项目而言,虽然不算天文数字,但也绝对是一笔可观的启动资金。
一名工程师模样的中年人,戴著厚厚的眼镜,推了推镜框,问道:“托伦先生,既然资金有了,那具体要怎么建?用什么材料?运输怎么安排?我们可不想半路出什么意外,要知道,那里的海况非常复杂。”
托伦的嘴角浮现出一抹自信的微笑,他从文件袋里又拿出一份更厚的资料,摊开在桌面上。
“各位,请看这份项目计划书,我们的核心策略是陆地预製,海上拼装。”
他指著图纸上的结构模型,详细解释道,“我们不会像某些国家那样,用挖泥船在海上大兴土木。”
那既耗时,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注意。我们的方法是,在国內的工厂里,將所有的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部件,按照模块化的设计,全部预先製造完成。”
他用笔在图纸上圈出几个不同的模块,有地基模块、承重柱模块、甲板模块等。“这些预製件,就像孩子们玩的乐高积木一样,每一个模块都经过了精確的计算和校准。我们只需要把这些积木运到仁爱礁,然后用吊车和专业设备,像搭积木一样,將它们在现场组装起来。”
“这能大大缩短现场施工时间,减少我们的暴露风险。”
托伦的语气里充满了篤定:“我们预计,整个现场拼装工作,只需要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能完成。”
“那运输呢?”
另一位来自后勤部门的人问道:“运送这么重的预製件,需要的船只和设备可不是小数目,而且在海上,万一遇到恶劣天气——”
“运输方面,我们已经做好了周密的安排。”
托伦指著另一份物流图表:“我们將利用三艘改装的运输船,分批次运送预製件。”
“每一艘船都將配备专业的工程团队和潜水员,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任何突发状况,我们还专门请来了海事气象专家,为我们提供精准的天气预报,確保我们能选择最佳的航行窗口。”
“材料方面,各位大可放心。”
托伦继续说道:“我们选用的是高强度钢筋混凝土和耐腐蚀的特种钢材,这些材料能抵御最恶劣的海况和长期的海水腐蚀。”
“我们的目標是,建造一个能够使用百年以上的永久性建筑。”
他环视了一下会议室里的眾人,语气变得更加严肃:“各位,这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项目,这是我们对仁爱礁进行长期投资的第一步。”
“我们用商业思维来运营这个项目,就是要向全世界证明,我们有能力、有决心在这里建立一个稳定、可持续的立足点。”
“我们只做实实在在的事情,为我们的渔民提供庇护,为我们的船只提供停靠。”
“这是一笔有价值的投资,而这180万的投入,换来的是我们对这片海域的永久性存在,这个回报,是无价的。”
眾人眼里露出了期待。
终於,他们要行动了。
为了这一天,他们可等了多年!
“不过我们这样做,龙国人会不会有意见?”
“有意见又能怎么样,前段时间我们不是测试过吗?他们的海警船什么实力我们又不是不知道。”
“万一他们派舰来呢?”
“要是能派,他们早就派了。”
会议室里,眾人討论得热火朝天,仿佛已经看到了仁爱礁上拔地而起的永久性码头。他们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直到一名年轻的通讯员,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报告长官!有紧急新闻!”通讯员气喘吁吁,脸色苍白。
托伦皱了皱眉,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什么紧急新闻,能比我们建码头还重要?让他们等著。
北“不是,长官!是—是龙国人的新闻!”通讯员的声音有些颤抖。
托伦和所有人都愣住了。他们对龙国人的新闻,一向不怎么感冒。在他们看来,龙国人的新闻,不是在炫耀经济成就,就是在炫耀那些还在概念图上的武器。
“他们又宣布希么新武器了?还是又一次成功的航天发射?”托伦笑了,语气里充满了不屑,“我猜,肯定又是他们的『空天飞机”,那种只存在於预告片里的玩意。”
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轻微的笑声。他们都觉得,龙国人每年都把那段特效视频掌出来,实在是有些可笑。
“不是!长官!”
通讯员的脸上露出了极度震惊的表情,他將手里的平板电脑递了过去,屏幕上,正在播放一段刚刚结束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向全世界宣布,我们自主研发的白帝空天战机,已经成功完成首次试飞,並成功突破卡门线,进入太空!”
平板电脑里的画面,赫然是白帝战机,那炽热的亮蓝色火焰,那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冲向天空的身影,都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托伦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他感到自己的世界,在一瞬间崩塌了。他拿起平板,仔细地看著那段视频,然后,他笑了,笑得有些歇斯底里,
“哈哈哈哈—这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托伦的声音,带著一丝疯狂,“这肯定是假的!
是特效!他们想用这个来嚇唬我们!
他將平板重重地摔在桌子上,平板的屏幕,瞬间碎裂。
“这不符合物理学!一个飞机,怎么可能飞出大气层?”
在托伦看来,这事只有丑国人能够做到。
“我们不能上他们的当!”
托伦说道,他的声音变得更加坚定:“他们越是想让我们放弃,我们就越要行动!我们不能被一个假的视频,就嚇得像个胆小鬼一样!你们要记住,丑国可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给在座的人打了鸡血后,托伦很快进行了第二场会议。
当托伦推开酒店包厢的门时,脸上的得意之色几乎无法掩饰。
包厢里,坐著两位身著西装的男子。
一位是公司的总项目经理,名叫亚歷山大,他头髮白,眼神深邃,一看就是久经风浪的老手。
另一位则是年轻的现场总工程师,他叫詹姆斯,面容严谨,面前摊著厚厚的工程图纸和数据。
看到托伦进来,两人立刻起身迎接。
托伦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坐下,然后自己大摇大摆地坐到主位上。
“两位,让你们久等了。”
托伦的声音里带著一丝掩饰不住的傲慢:“今天的日子,可真是精彩,刚才还在为f35s的首飞而激动,晚上又冒出一些.—有趣的小插曲。”
他故意將小插曲三个字说得意味深长,仿佛那场震撼世界的白帝首飞,在他眼里不过是茶余饭后的一则笑话。
亚歷山大和詹姆斯对视一眼,他们显然也看到了新闻,但作为纯粹的工程人员,他们只专注於眼前的项目。
有些事,他们才不想掺和,他们只想把项目做好,然后拿钱。
亚歷山大微笑著回应:“托伦先生,我们知道您很忙,我们都已准备就绪,只等您一声令下。”
托伦满意地点了点头。
“很好,我喜欢你们的效率。”
他清了清嗓子,正式进入主题:“资金,你们已经知道了,180万,足够我们把第一阶段的项目全部搞定,我希望你们能用最快的速度,把那些积木,运到仁爱礁去。”
詹姆斯立刻拿出一份三维模型,放在桌面上。
他打开投影仪,將模型投射到墙壁上,那是一个精细的码头和避风港模型,结构稳固,设计精巧。
“托伦先生,您请看。”
詹姆斯指著模型,开始介绍起来:“我们已经完成了所有模块的预製。地基模块、承重柱、甲板框架,都已在我们的工厂里製作完毕,它们被设计成可堆叠、可快速拼装的结构,最大化地利用了运输空间。”
“在运输方面,我们安排了三艘货轮,分批次运输。”
“第一艘运送地基模块和锚固设备,第二艘运送主体结构,第三艘运送上层建筑和配套设施,
每一批次都配备了专业的吊装团队和水下作业人员。”
詹姆斯的声音严谨专业,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滴水不漏。
他用精確的数字和图表,向托伦展示了他们对这次任务的万全准备。
托伦听著,脸上露出了自得的笑容。
这正是他想要的。
不是那种粗糙的、军事化的行动,而是一次高效的、商业化的、充满智慧的工程项目。
他觉得,他正在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捍卫国家的利益。
“你们做得很好。”
托伦打断了詹姆斯的匯报,他站起身,走到模型前,用手指轻轻抚摸著那个微缩的码头。
“不过,我希望你们记住,这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项目。这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將仁爱礁,变成我们永恆领地的第一步,我们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我们只做实实在在的事情。”
“这个码头必须要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