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彭刚在庆丰村附近的墟集寻觅数日也只找到李奇这么一个读过两年半私塾,粗通文墨的苗子。
这一回他在桂平城的难民中找到了二十六个粗通文墨的苗子,儘管有七个年龄已经超过了二十岁,可考虑到有文化底子的苗子难找,彭刚还是接受了这七个年龄超过二十岁的大龄后生仔。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桂平城人烟稠密,卫生条件堪忧,是疫病的温床。
彭刚不敢久留,急匆匆又买了七十四名身体比较强壮的后生仔,觅了两户附近破產的铁匠,一户石匠,採购好生活物资,並书籍、笔墨纸砚。
最后会同石达开、杨秀清、谢斌一起,带著队伍离开桂平城。
出了上北门,映入眾人眼帘的是城墙附近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头的灾民,以及漂浮在江面上的尸体。
“桂平城內的粮价已经飞涨到四五两银子一石,这是要把百姓往绝路上逼啊。”石达开忍不住慨嘆道。
他们来时桂平城还未遭灾,米价算正常,一两五钱上下一石。
所谓的正常米价,已经让至少半数的人吃不起米,只能吃杂粮果腹维生。
一场大雨下来米价直接翻了三倍,仍旧有持续走高的趋势,这不是把人往绝路上逼又是什么?
“石相公应该高兴才是。”谢斌冷不丁插了一句,“大灾之后,入你们上帝会的人会更多。”
谢斌说的也是实情,石达开一言不发,內心非常矛盾。
“但愿紫荆山那边没有灾情。”杨秀清嗟嘆一声,希望紫荆山那边没有灾情。
“紫荆山纵然没有灾情,粮价也必然会涨。”彭刚无奈地摇摇头。
“桂平城粮价腾贵,紫荆山的大户肯定会想破脑袋把紫荆山的运到桂平城卖,紫荆山本地的粮价,必然也跟著涨。”
潯州府城附近数万人遭灾,如此大的灾情,必然带动整个桂平县,乃至邻县的粮价上涨。
出了城,渡过江。
眾人寻了处茶寮,借用茶寮的热灶,对付了一顿热的吃食。
用餐期间,彭刚拿出一副这些天在桂平城里临摹的广西舆图送给杨秀清:“秀清大哥可能看得懂舆图?”
杨秀清眼睛一亮,放下刚刚夹起的咸菜,把手往衣服上擦了擦,接过舆图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彭刚老弟,桂平城、江口圩、蒙冲在哪里?你且指给我看。”
彭刚指了指舆图上桂平城、江口圩、蒙冲的位置。
杨秀清忙借了笔墨,在桂平城的位置处打了一个大大的x,在江口圩的位置处画了一个大圈,在蒙冲的位置处画了一个小圈。
有了三个聚落作为参照,杨秀清比较轻鬆地在地图上找到了其他的聚落:“这是新圩、这是金田、这是风门坳、这是大冲、这是碧滩汛、这是奇石墟,我指的可对?”
彭刚和石达开非常震惊地看著杨秀清,杨秀清虽然是扁担倒了不知道是个一字的文盲,不认识舆图上的地名。
但他在地图上所指认的地点,除了奇石墟的位置指的有点歪,其他地点都指对了。
原来像李云龙那种天生就会看地图的泥腿子天才是確实存在的。
杨秀清虽然不识字,可看地图的天赋以及对地图方位的直觉,確实是要优於常人。
“这礼物太贵重啦!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谢你才好。”杨秀清也是识货的,他知道舆图的珍贵,寻常人家根本接触不到舆图。
杨秀清非常高兴地收下舆图,將舆图小心翼翼地捲起收好。
“杨大哥若是要谢我,等吃下蒙冲王家后,多分我些钱粮就好。”彭刚不是清高无私之人,很直截了当地提出他的需求。
贿赂杨壎的九十五两黄金和十二两白银他不能白出,必须从蒙冲王家那里回点血。
“这事本就是你张罗起来的,搭救冯先生,打点县令的钱都是你出的,你理应多分一些。”杨秀清觉得这很合理,点点头说道。
杨秀清要回紫荆山的下古棚村去找萧朝贵,同彭刚等人不顺路,吃完饭后约定择日联络,共击蒙冲大户王家,便分道扬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