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刚已经把他的编制建议提交给了冯云山,希望冯云山能够採纳。
只是编多少人为军,怎么编,定什么单位,目前冯云山还在研究。
彭刚点了四个步兵连,收拾好行装弹药,会同杨秀清、冯云山拨给他的三百精锐前往勒马。
领头的两个人彭刚都比较熟悉。
杨秀清调拨给他的两百精锐由杨秀清的亲信陈承瑢统带,冯云山调拨给他的的一百精锐由卢六统带。
两人在上帝会的资格都很老,尤其是卢六。
歷史上的卢六和冯云山一同被逮捕后遭严刑拷打致死。
这次或许是彭刚早早地把冯云山等人捞了出来,卢六因此捡回了一条命,活到了现在。
太平天国成立后,卢六被追封为嘏王,是最早跟隨冯云山的元老级人物。
卢六是道光二十四年就追隨冯云山的,论资歷,卢六比萧朝贵、杨秀清都老。
杨秀清和冯云山派来的人都很有分量,足见他们这次对攻打武宣县县城的重视。
途经红莲坪,彭刚一行人在红莲坪稍稍歇了歇。
彭刚喝著萧国伟递上来的茶水,不由得多看了一眼最初在平在山扎根的地方。
前年他在每个棚屋前钉的木牌子都在,木牌上厨房、食堂、宿舍、仓库、教室、厕所之类的字跡依然清晰能见。
每个棚屋除了教室之外基本保留了原来的职能。
最大的区別是周围多了很多棚屋。
这里仍旧有人居住,去年夏天重新来投奔彭刚二舅萧国伟一家子在红莲坪管著一群蔑匠。
红莲坪周围竹子多,便於就地取材,彭刚由此將这里规划为竹器生產基地,生產些竹篮、竹筛、筲箕、竹蒸笼、竹畚斗、竹耙、箩筐、竹扁担、竹扫帚、竹笠、竹背篓之类的竹器。
彭刚望著满地满仓的竹製品,感慨竹子真是个万能的好材料,啥东西都能做,甚至还能用来刮屁股。
参加此次攻打武宣县县城另一支重要武装力量,艇军的罗大纲、苏三娘、邱二嫂所部人马早已在勒马等候彭刚多时。
“兵贵精不贵多,这些汉子都是我们艇军最精悍的汉子!足足三百六十人!有一百二十人还是我在广东时就结识的好兄弟!”
见到彭刚的人马翻山越岭来到勒马,罗大纲非常激动。
张嘉祥起事时他在忍,往日的艇军旧友陈亚贵都称王了,现在都快要打到桂林府了,他还在忍著埋头练兵。
现在终於能够一展拳脚,洗刷江口圩兵败的耻辱,罗大纲焉能不激动?
“好啊!有艇军兄弟相助,何愁拿不下小小的武宣县城!”彭刚的激动之情溢於言表。
眼前的三百六十人身强体壮,杀气腾腾,显然是艇军的精华。
为了拿下武宣县城,罗大纲和艇军,这次也是豁出去老本了。
“这位便是平在山的彭相公?竟生得如此高大英俊,貌比潘安。”一名二十八九岁,江湖气与风尘气兼具的,腰间挎著一把雁翎刀的女子笑盈盈地於罗大纲身后迎了上来。
彭刚由於没有去桂平城赴鸿门宴见李孟群,他的团董早已经让李孟群名正言顺地给撤了,现在已经没人再叫彭刚团董。
两年来彭刚的身高继续往上窜了有三厘米的样子,现在估摸著有一米七五的裸高。
在这个时代的广西,他確实称得上是高大。
至於英俊,彭刚五官周正,不考虑后脑的那根辫子,他自认为不丑。貌比潘安確係言过其实。
“这位便是邱二嫂吧。”彭刚和邱二嫂打了个照面,“素来听说二嫂和三娘是艇军中的两支,今日一见,名不虚传。”
以前只是听说过邱二嫂,却一直没有见过,这是他第一次见到邱二嫂。
邱二嫂同苏三娘,也是孀居于勒马的寡妇。
苏三娘的苏姓是亡夫的姓,苏三娘本姓为杨姓。
邱二嫂的邱姓亦是亡夫邱二之姓,至於本姓,邱二娘被送人当童养媳的时候太小,早就忘了,只记得自己原来是贵县湛江云柳村人。
苏三娘的身世虽较为悽惨,可还是比邱二嫂要幸运得多。
至少苏三娘的亡夫苏三深爱著苏三娘,苏三娘现在又与罗大纲互生情愫,苏三娘不怎么缺爱。
邱二嫂的亡夫邱二则是一个富农出身的地皮无赖,未满十八岁就因吸食鸦片败光家產,欠下一屁股印子钱。
邱二是邱二嫂落草之前亲手杀死的。
邱二嫂虽然只有二十九岁,却已是从业十四年的资深水匪。
广东海寇为逃避广东水师和英印海军的剿杀沿珠江水系进入广西后。
广西当地的水匪头领被兼併的被兼併,被火併的被火併,十不存一。
邱二嫂是为数不多能存续到现在的本地水匪。
“已备好宴席为上帝会的兄弟们接风洗尘,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