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正暗自腹誹著,察觉提到北王,杨秀清情绪有些不对,钱江赶忙岔开话题,將话题引到长沙城上。
东殿的斥候已经深入长沙府腹地查探敌情,北殿那边也向诸殿分享了长沙府的情况。
长沙城城坚炮利,又有重兵驻守,仓促南下。
想打下长沙,需要长期围困。
作为东殿的核心幕僚,东殿的后勤状况钱江心里还是有底的。
东殿做不到长期围困长沙。
“六妹夫枉死在长沙城下,我这个做兄长的,总要为他报仇。”杨秀清放下手中的茶盏,说道,“再者,湘江水道为清妖所阻,长沙府是无论如何都要过的一道坎。”
有了桂林城一战的教训,杨秀清已经不再执著於一城一池的得失。
长沙城能打下最好,要是打不下也无碍。
此番入湖南,各殿都得了不少舟船。
长江沿岸那么多省垣,只要打通湘江水道进入长江,何愁打不下大城当小天堂。
清廷抽调了这么多外省客兵守长沙,临近各省省垣的兵力必然空虚。
大不了学北殿,遇到实在打不下的城池不硬打,绕过去就行了,也不丟人。
当初北殿途经柳州府城马平,不也没打,而是直接绕过去了。
钱江是十分精明的人,杨秀清说的要过的槛是长沙府而非长沙城,用意已经很明显了。
离开衡州府府衙,彭刚携石达开並肩而走,一面走,一面说道:“八弟,我有一事相求。”
“你我二人之间,有什么求不求的,七哥直接说便是。”石达开顿住脚步,说道。
“此番你若打到湘阴,我想请八弟到白水洞,为我接两家人。”彭刚说出了他的请求。
左宗棠的家人尚在湘阴,左宗棠那位器宇不凡的学生,彭刚也知道了他是郭嵩燾的弟弟郭崑燾。
石达开这次进军湘阴,彭刚想请石达开的人把这两家人给接到北殿。
左宗棠在湖南的门生眾多,只是左宗棠一家老小还在湘阴,彭刚也不好让有后顾之忧的左宗棠写信给他的学生,號召他的学生来北殿。
“接两户人家的事情而已,小事一桩。”石达开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说道。
“只是我不是湘阴人,不知白水洞在何处,纵使七哥告诉我这两家人的姓名,我也很难打听到,七哥可有嚮导?”
“有。”彭刚点点头说道。
左宗棠和郭崑燾各带了一名家人隨行,可以让左宗棠的家人给石达开当嚮导。
又聊了一番,彭刚目送石达开上了轿子,遂驰马回到了“北王府”,即原来的清泉县县衙。
回到县衙,彭刚召集上校级別以上的高级军官来县衙正堂议事。
罗大纲占领了衡阳城后,北殿或是派遣侦察兵,或是利用天地会情报网络,搜集到了不少关於长沙城的情报。
对於长沙城的情况,北殿虽谈不上了如指掌,但长沙城大概的情况北殿还是了解的。
长沙城兵勇数量眾多。
临近地区能徵调的、不能徵调的绿营兵和团练,大多被赛尚阿和骆秉章徵调到了长沙。
参谋部的参谋们也对太平军攻打长沙进行过推演,得出的结论是长沙城难以在短时间內攻克。
北殿没有接到攻打长沙城的任务,而是负责堵御从广东韶州府北上的粤军粤勇,无人对此感到失望扫兴。
反而对徐广縉这位新对手感到新鲜,跃跃欲试。
“徐广縉欲从郴州北上,必走耒水,我们可集结主力於耒阳,设伏聚歼这支清军於耒阳!”罗大纲说出了他的想法。
徐广縉是大几千乃至上万兵力北上。
大军行军,要么走水道,要么走官道。
从郴州到衡阳最便捷的交通方式就是走湘江支流耒水的水道,衡南地区多山地丘陵,官道也在耒水旁。
北殿兵马虽然撤出了永州府,可还没撤出衡州府,仍旧对衡州府境內的各县保持控制,包括耒阳县城。
耒阳县城位於耒水中游地区,在耒水设伏聚歼徐广縉这支清军,后勤方面也不成问题。
“在耒水附近打好。”曾经在耒阳县负责徵兵工作的五团团长陈敢连连点头说道。
“咱们有很多兄弟是耒阳的煤矿工,对耒阳的山水很熟悉。”
陈敢认为徐广縉的这支清军远道而来,左军扩军中,七个常备团中不乏耒阳县当地人。
耒阳县的煤矿场有不少是分布在耒水两岸,比如一团的团副彭勇,此前就是在耒水西岸的泗门洲煤矿场乾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