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孙传庭的无奈
阿巴斯二世不断向东方向上进兵,陆陆续续得到关於明军在北方的消息,在確切明悉了明军徘徊在阿姆河东北岸,並没有抢在自己未抵达前渡河,是有一些意外,但他並没有犹豫,而是加紧时间,带著大军以更快的速度,朝著阿姆河方向进兵。
只不过他其实並不需要加快军队前进的速度,明军在北侧短期內因为缺粮无力继续南下,並且剩下布哈拉藩汗也在儘可能的增加兵力,让投降了大明的法图雅汗,在布哈拉的东南作战,几乎是没什么收穫。
就此看来,一切都已经变得顺利了一些。
两边从崇禎二十二年的三四月份,一直拖到了六月,明军都没有再发动强势的进攻,仅仅只是在自己控制的地区,不断构筑屯堡,以及將一些內地的役兵调拨至当地屯兵实地。
他们並没有准备好足够的军粮,因为孙传庭的奏疏递送至西京,西京首先处理的是先前的几份,由祖泽润、猛如虎、曹文詔等一线总兵打的报告。
包括打下来了哪些明朝先前规划好的地区,都需要屯驻,於是在孙传庭的缺粮消息之前,又將大概一万一千多人的军队,三晋地区役兵调拨出来,向西进入了西域,並陆陆续续的进驻到这些屯堡,充作守堡兵和杂役来用。
这一点,不仅仅是没有让孙传庭此刻的现况有所好转,反而让布哈拉地区的明军后方,出现了局部的粮供应趋近崩溃的情况,
这样的情况下,孙传庭是眼睁睁地看著波斯军队的旗帜,开始出现在阿姆河的南侧,也不敢在此期间做出主动进攻的態势。
手头上早先囤积的粮食,数量锐减,让大明官兵人心浮躁,毫无战斗下去的心情。
十多年间,明军也算是打惯了顺风顺水的仗了,锋芒锐气比过去还要高涨。
但是这些人也是吃惯了好的伙食条件,当他们从后方队伍中得知,现在西域粮餉供应不足,难以维继前线兵士的吃嚼,这些普通官兵也就根本没有心思继续打下去了。
孙传庭面对的事情相当尷尬,可以说他有心思继续指挥兵马强渡阿姆河,但条件確实过分苛刻了。
西京在得知西域粮食紧张之后,也是相应做出调整,儘量从一些地方上的賑济粮食中,调出一部分来运力牲畜,来驮运军粮。
即使是这样,明军也因为信息的时间差原因,让自己的態势变得极为不利。
双方都在爭分夺秒的关键节点,这一拖拉,大明等於是变成了不能动作的一方,而波斯人还在紧锣密鼓,將自己的精干力量进驻到適宜防御的地带。
崇禎二十二年的十月初,孙传庭在粮食仅能满足前线官兵六成左右军粮的时候,终於被迫命令,將祖泽润的辽东铁骑调回关內。
一万五千多人的明军精锐骑兵,从前线撤完关內去恢復兵员,等於是孙传庭已经放弃了主动对南部发动强渡攻势的军事布置,这一点不仅仅是沿途的兵部官员感到不可思议,就是其魔下的各镇总兵都不能理解。
即便辽东镇的官兵都相当高傲,对於其他军镇,一向都不怎么给出有礼貌的態度,可这就是军事。
军中比较的,从来都是敦弱敦强,朝廷兵部自己就认为,辽东镇的军队在战斗力上,是几大军镇中最强的,无论是战兵的兵员人数,还是兵员作战素质,辽东骑兵都是朝廷最为依赖的兵骑兵力量。
明廷將强大的辽东铁骑拉过来,安置到西域,毫无疑问西域就是朝廷关注的焦点战区,了。
可孙传庭却主动將这路大军从西域的前线战场上,撤出了战场,在朝廷还没有调令的情况下?
这些当地的兵部官员立即是对其执意下达的军事部署,表示质疑,並且有人立即准备上疏朝廷,弹劾孙传庭违抗朝廷諭令的罪行。
西域的乱局,从西京府直接奏呈內阁,传至关內,则是差不多十月底了。
八百里加急的消息,才终於让南京群臣得知了西域实情,尤其是从中提及了有关於西京的迟钝,交流信息迟滯的事情,都在朝中掀起一定的议论。
西京的建设,太有必要了!
並且朝臣们都认为,西安府的位置选地,还是太过接近於中原,应该再设置的靠近西域一些。
这一方面显示出皇帝先前对於设立西京都府,证明了的確是一正確决定,如果不是西安作为大明朝一京政治中心,有权利来处理西域边情,反而继续沿用南京帝都来负责给大军布置,那么一切將会更加混乱。
这消息传递到南京,比传递到西京西安府,至少还要来回拖上三个月时间。
时间多耽搁一天,前线官兵之中就多一些飢饿,更加有可能出现一些怨气。
但是遣返辽镇铁骑,也反而令孙传庭的能力有了些许舆情。
孙传庭督抚西域已经不是头一年了,朝廷將大量精锐铁骑交到西域军事重地,打到现在了竞然还没有完全灭亡布哈拉,还闹出了遣返老兵的事情。
这可是兵部的諭令,兵事一切都应该由朝廷来安顿,既然大明朝的兵部下了调子,让你孙传庭领兵打仗,作为明朝臣子,你就理应按照兵部諭令办事。
这些辽镇铁骑可是朝廷布置,特地从倭国战事以后直接调来的客军,没有朝廷调令,他们无论如何都不得撤兵,也同样的,如果没有朝廷諭令,孙传庭也是没有权利將这些朝廷军马撤回关內,
这属於逾制了!
皇帝对此並没有太多提及,而是命兵部从边外马场中,多加搜罗一些马场中的马儿,充作运力,另外给辽东军镇拨发多两成的超额军,將祖泽润调回辽东。
兵部的官员有的对此还有些许意见,有的则也是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对此不做斥责,陈奇瑜也直接当著一些亲近大臣那里的面,直接讲清了。
他陈奇瑜认为,皇帝其实对於孙传庭撤兵是比较认可的,所以才没有对此事那么上纲上线,否则光是其逾制一项,是必定处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