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北影厂上门求剧本
刘一民没有直接回四合院,而是来到了人艺转了一圈,人艺还是老样子,没见到几个熟悉的人儿,转了一圈儿就出来了。
话剧剧组准备回来了,燕京京剧团和一些歌剧团的人也准备把舞台还给人艺了,京剧团里面唯一熟悉的汪曾琦也不在。
刘一民顺著地安门大街往南锣鼓巷里面走,又在几个胡同里面转了几圈,看有没有要出售的四合院。
隨著改革开放,八十年代物价开始上涨,自己的存款放到银行里面,不就是在缩水,光靠那点利息,根本不够。
还是將钱换成房子或者其它能够增值的东西比较划算,转了一圈,来到了鼓楼附近,没发现什么要出售的房子。
关键是自己人生地不熟,这样找也不是一个事儿。
刘一民坐在鼓楼下面的阴凉处,嘴里面含著雪糕,看到眼前一个带著红袖章的大妈走过,立马想到了办法。
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跟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嘛!
想到这里,骑上自行车,吹著热风就跑到了胡同里面,找到了盯梢过自己的街道大妈。刘一民看到后,远远地衝著她招了招手。
街道办的大妈警惕地说道:“小同志,我这次可真是路过,你不要多心。我这也是为你好,怕你们年纪轻轻走上犯罪的道路上。你不知道,现在治安没以前好了,没工作的不说,就是那些有工作的青工也有很多走上犯罪的道路上的。”
刘一民无奈地看著大妈,自己这也没有说什么,这算不算不打自招?
不过街道办大妈说的事情確实属实,无业的就不说了,那些有工作的青工因为偷工厂的零件拿出去卖被抓的事情確实时有发生。
刘一民笑道:“梁大妈,我真没有多想。有您在旁边督促监督,在你的一身正气的感染下,我肯定能像向日葵一样,时刻跟著太阳走。”
“这就对了,小同志,革命人就要行得正坐得端!”街道办梁大妈衝著刘一民举起了正义的拳头。
“梁大妈,我是非常佩服你这种革命精神的,永远散发著勃勃生机!”
梁大妈是街道办的,不是主任,但是个街道的活跃分子。刘一民去街道办登记的时候,跟她打过几个照面。
梁大妈得意地叉著腰,浑身的充满了力量:“刘一民同志,想不到你还是一个有革命精神的年轻人!”
“梁大妈,你还记得我的名字!”
“那当然,你可是我重点..:”梁大妈急忙將舌头打了一个结儿,止住了话头。
两人聊了一会儿,越发的走心。於是直接坐在了胡同的树下面,谈起了各种事情。梁大妈也不是燕京人儿,以前家里穷,没办法她跟著人贩子走了,中途跑了,遇到了现在的丈夫。
丈夫是燕京人,她也就成了新燕京人儿。
两个人都是外地人,聊起来就亲切多了,她是鲁省人,自古鲁豫一家亲,口音还差不多。说到高兴的地方,拉著刘一民就要去她家吃饭。
“梁大妈,最近老是听到胡同里面有人家吵架,咋回事儿啊?”刘一民问道。
“哎,不是房子不够住嘛,也有的是一个院里住了好几家,上牙还经常碰到下牙呢,你说住了这么多人家,能不打架吗?”梁大妈说道。
“也是!”
“不少人想搬走换个地方,可房子又没人买!”
刘一民趁机说道:“梁大妈,你有没有认识想卖四合院的,当然我想买的是个人的,单位住的宿舍啥的,可不要。”
又仔细地讲了讲,梁大妈不断地点头,
讲完后,梁大妈拍了拍大腿:“你这也是帮我们做工作啊,我给你留意一下。看有没有腾退的房子,原房主回来的,有的话,我帮你问问!”
“得嘞,我就住在这儿,不过可能有时候不回来,见面咱们聊。”刘一民握住大妈的手说了一句再见。
“放心吧,一民,我这也是做好人好事儿,既帮助了你,也帮助了那些想走的。”
刘一民转身回到四合院,他目前除了银行里面的五千之外,手里面还有不到一千块钱。欠四合院原房主的两千五,到年底才还,
《收穫》发表《追风箏的人》长篇按十元千字的话,稿费得有两千一百块钱。李晓林在信里面没提稿费標准的问题,但刘一民相信,肯定会按照十块钱的標准给的。
一声师姐,那是白叫的?
估计稿费单子快要来了,那他手里就有了八千左右的资金,再买一座房子的话问题不大。
除了这些单行本的稿费和转载的稿费,正在未来的几个月內都等著刘一民呢!
刚买四合院的时候,崔道逸给他介绍过一个两进的,可惜对方现在已经卖了,要不然也不用再去找了。
到了院子里面,刘一民从冰箱里拿出一块雪糕叼在嘴里回到了书房里。对昨天夏言和茅盾给出的修改意见,对照之后,开始一边修改一边写。
下午沪影厂的人来了一趟,他们到电影局匯报工作,顺便带来了上次徐桑楚承诺他的沪市特產。粗布袋子用线封上了扣子,刘一民用剪刀剪开后,里面一堆东西映入眼帘。
里面装著大白兔奶、还有四瓶玻璃瓶装的酒,红白色的標籤上写著“参桂养荣酒”。参桂养荣酒作为大陆第一条电视gg,凭藉著电视的宣传,现在成为了手里面的抢手货。
好像卖的还挺贵的。
刘一民不需要这玩意儿,自然没关注过这玩意儿的价格。
一脸彆扭地看著手里面的养荣酒,刘一民哼哼道:“你们特娘的看不起谁呢?我用得著喝这玩意儿?”
我就算不喝,那实木床都受不了!
將大白兔奶和酒一块放在了身后的架子上,不过参桂养荣酒被刘一民放在了不起眼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