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绿皮书》登陆美国(双倍最后一天,求月票)
“小说要在美国发表了?”刘一民迫不及待地问道,
曹禹能从美国带来什么好消息呢,肯定是这件事情,除此之外,刘一民实在是想不出来有什么事情。
曹禹还没开口,万方激动地说道:“小师弟,你真了不起,《绿皮书》要在《巴黎评论》发表了,可惜他们是季刊,要到冬季甚至是下一个春季才能够见跟读者见面。”
他们到达美国之后,《巴黎评论》的人专门找到了他们,告诉了录稿的消息。
很鸡贼的是,还趁著这个事情的藉口找到曹禹,想专门给曹禺做一个专访。但是曹禺因为在美国的行程比较紧,就拒绝了。
不过曹禹还是抽空写了一篇探討中国话剧的文章给了《巴黎评论》,由他们进行发表。
曹禹看著激动的万方,指了指沙发,示意他们两个坐下:“你看看你,比一民还激动。”
“爸,我是一民的师姐,当然为他高兴了,一民要挣美元啦!”
曹禹脸上的疲惫被高兴代过:“这確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一民,你的这篇文章他们十分看好,认为这个指出了美国社会的尖锐矛盾。儘管现在不是六十年代的美国,但社会上歧视依然很严重。
我亲眼所见啊,黑人记者和白人记者站在一起,白人总是抬著他那自翊高贵的头颅。跟一些教授、同行聊天,黑人教授,谈起这件事情也在嘆息。”
“嘆息有什么用,腰里別著枪,你手得硬啊!”刘一民调侃道。
曹禹乐了:“哈哈哈,你小子,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要是你说的这样,五六十年代,美国就没办法紧盯著咱们了。
不过整体而言,现在的美国对咱们还是挺友好的。一些老朋友,在为这么长时间没有交流而感到遗憾,这次打开了文化界的交流之门。
也看了几部优秀的话剧,米勒的《推销员之死》,我看了还不错,也跟他交流了很多。看了米勒的《推销员之死》,美国也有不少好的话剧啊!”
《推销员之死》是美国剧作家米勒的巔峰之作,获得了普利兹的戏剧奖。讲的是一名叫威利洛曼的推销员,从业几十年,一直幻想著通过推销赚到大钱,获得名气和地位,实现自己的“美国梦”。
可惜人到暮年,还没有实现这一目標。虽然他每天都抱著对“美国梦”的自信,可惜这些梦如同彩色的泡泡一戳就破。
最终因为家人给予的压力,威利有了自杀的念头,加上最后创业的梦想破灭,直接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自杀也是为了让家人,拿到保险巨额赔偿一个相信美国梦的推销员,最终死在了美国梦下,辛辣的讽刺揭露了美国梦的虚假,以及揭示了悲剧后面所存在的社会问题。
这部剧在1983年的时候经过人艺的一名导演提议,引入了人艺进行本土化表演,成为了第一部在人艺演出的美国剧本,而且由米勒本人来到中国进行导演的剧本。
这是因为缺剧本还有文化交流的原因,之后,国內引进过不少外国的话剧剧本。
这也是为什么人艺如此看重刘一民的原因,实在是太缺剧本了。
曹禹说著说著回过神来:“一讲就讲远了,《绿皮书》的具体稿费標准他们还没有说,到时候稿费会直接匯到国內。他们还希望跟你建立联繫,以后经常供稿。”
刘一民笑道:“要是您在美国直接给成美元带回来就好了!”
“一民,你真敢想啊!”万方又说道:“不过要是换成美元带回来再兑换成外匯券,那能买的东西可多了。按照美元计算的话,美国的稿费比法国的还高,你能挣到不少的钱,说不定能把友谊商店的一节柜檯给搬空了。”
万方夸张的比喻,让他想到阿坝藏族人,总是喜欢话里面带一些比喻。
曹禹左手的手指敲打著右手的手背:“不管怎么说,都是为国家挣外匯,都是好事情。你呀,
接下来就等著《巴黎评论》的人联繫你吧,这篇小说说不定还能在美国出版。”
讲到出版,曹禹就更开心了,又问道:“你採风的事情怎么样了?”
刘一民又將分成上下两部的事情讲了讲:“第一部的剧本写的差不多了,等明天带给您看一看。”
“好!”曹禹拍了拍大腿:“年轻人办事就是利索。可惜,你今天怎么不带来,要不然今天就可以看!”
“老师,您今天先休息,倒个时差!”刘一民笑著说道、
“看来只能如此了!”
刘一民又冲万方眨了眨眼晴,给剧本找好了发表的地方,万方心照不宣地抿了抿嘴。
曹禹说完,就准备去洗澡休息,看他走回了臥室,刘一民將挎包里面的稿子交给了李玉如:“师娘,这是稿子,明天早上你给老师吧!”
“你带了?”
刘一民点了点头,李玉如笑著低声说道:“行,难得你关心他的身体,等明天休息好了,再让他看。”
刘一民带著手里拿著西部牛仔帽走出了木地,没有戴上,燕京有的地方路灯很暗,要是戴上,估计就走不成路了。
翌日中午,刘一民来到人艺,曹禹已经看完了剧本。见到刘一民的时候,曹禹埋怨道:“你还跟我打埋伏。”
“这不是想让您好好休息休息吗?”
曹禹知道,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开始点评起来了剧本:“我看,这是一部已经成熟了的剧本,改过不少次了吧?”
“茅盾先生和夏言先生去过我那儿,提出了不少的修改意见。”
曹禹点了点头:“这就对了,我看基本上不需要修改了。”
欧阳山尊走了进来,也附和道:“不错,小的地方只用等到排练的时候再修改就行。不过服装的製作是个难题,也是个不小的成本。不过一民拍了当时藏军士兵的完整服装,让服装车间多多研究研究,应该能做出来。”
“那就这样,我看可以拿著准备排练了。剧本名字,一民你还没有想好吗?”曹禹指了指上面的空白问道。
“想了好几个,但是都不足以体现这部话剧的精神內核,老师、山尊院长,你们觉得应该起什么名字比较好?”
曹禹想了想,一时半会也没想好。
欧阳山尊说道:“『山高水长”怎么样?”
“哦,你讲讲?”曹禹说道。
“我之所以想起这个是看到了一民拍的照片,有一张叫做『山高水长”的石碑。这是清乾隆赐给瓦寺土司的,这个瓦寺土司可是不简单,为什么当时阿坝除了清朝的屯兵外,只有瓦寺土司出了兵。
一民,还是你来讲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