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记走过来说道:“刘作家,你也帮忙给曹老带点嘛!”
“嗯?”刘一民看向李记,李记说道:“我刚知道你是曹老的学生,有时间让曹老过来转转散散心。”
“?刘作家,你怎么不早说,我再给你摘点!”老赵急忙说道。
下午,等他们走的时候,已经装了一大麻袋苹果。
朱霖想提,不过还是被刘一民给背著了。站在公交车上:“咱们这一趟不像是来游玩的,倒像是来进货的。”
朱霖扶著麻袋,看向越来越远的海滨:“这一趟出来玩的可真开心,刘老师谢谢你嘍,要是没你,我还没办法来嘞!”
“现在能来的人多了!”刘一民不以为意地说道。
“那不一样!”
看著刘一民和朱霖的背影,创作之家负责人李记看著老赵说道:“怎么刘一民同志总是叫我李同志?不叫我李?也不叫我李记同志!”
老赵乐了:“老李,你想的也太多了吧!”
回到燕京已经是晚上了,公交停运,两个人就这么抬著苹果朝四合院走去,好在不是很远。
两个人抬著两头,三猫就蹲在麻袋上,仰头看著前方,像个座山雕。
到了四合院门后,两人吃痛地甩了甩手,朱霖咯咯笑道:“我就说了,我其实一个人能抬。”
刘一民打开门,將苹果抬了进去,三毛猫一马当先地朝院子里跑去:“真希望它抓老鼠也这么起劲儿。”
“老鼠有的比它大!”朱霖道。
刘一民感觉到脚下不对劲儿,於是打开手电筒照在地上,一张信纸被自己踩在了脚下:“到此一游,不见主人面,何去?——沈”
“谁啊?”
“茅盾先生!”
“咦,来的都是大人物,就我一个小演员。”朱霖弱弱地说道。
刘一民唱道:“摆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得都是客,全凭嘴一张....
“茅盾先生找你干什么?”
“应该是序写好了,《追风箏的人》要出版了,茅盾先生写了个序。”
“恭喜哦,刘老师!”
“同喜同喜。”
到了院子里面,刘一民將一麻袋的苹果分成了五份,朱霖回家带一份、曹禹一份、刘一民一份,到了予盾家取序,空手也不好。
另一份送到夏言家里吧,写个序还没感谢。
东西不好送,创作之家的苹果当礼物,倒是合適的选择。至於作协的张广年和崔道逸嘛,就用稿子还人情了。
给的苹果多,平均一份下来也不少,这倒让刘一民又感谢起老赵的先见之明了。
“我就不用了吧?”朱霖说道。
“没事,反正也多,就当是我对叔叔阿姨的一点心意了。”
朱霖抿嘴笑了笑,不再坚持。
骑著自行车將朱霖送回家,顺便拐到了木地,將苹果送了进去。
“一民,这么好的苹果,你从哪儿弄来的?”李玉如高兴地说道。曹禹在书房看书,李玉如一个人坐在客厅里有点无聊,看到刘一民来,格外的开心。
“我到了北戴河一趟,那边的同志们送的,老师还在书房?”
“一民啊,你怎么来了?”曹禹听到声音从书房走了出来,摘下眼镜疲惫地说道。
“给您送点苹果尝尝!”
“北戴河怎么样?”
“北戴河好啊,很白,我是说浪很白!”
李玉如说道:“你这孩子,白浪白浪,浪当然是白的。”
“我没见过海,还以为是蓝的!”
李玉如洗了个苹果削好放在了盘子里面,曹禹和李玉如两人年纪大了,晚上吃不了多少。
“嗯,就是这个味道,老赵同志还好?”
“挺好的,当地的同志还说想您!”
曹禹抬头思索:“是好久没去过了!”
曹禹尝完苹果:“既然你来了,来书房聊一聊。”
李玉如嘀咕道:“就不能让一民跟我多聊聊天?”
曹禹笑了笑:“进来一起听嘛!”
曹禹讲的还主要是话剧《山高水长》的事情,他以往不怎么关注话剧的排练,但是这种重磅级的话剧,牵扯到纪念的事情,他不得不多上点心。
从服装到人员的选择,都要过目,为了追求服装的歷史统一,专门去跑了几趟服装车间,现在正在连夜的设计。
“为了这个话剧,服装的经费,人艺特批了两万块钱!”想到这里,曹禹道:“不行,这不能是我们一家的事情,这钱还得让部里面出点,出几百块钱,太便宜他们了。”
曹禹想到这里,立马跟夏言打了一个电话,夏言在那头苦笑道:“老曹,这么晚了,就想到这个事儿了?”
“经费的事儿是大事儿啊!”曹禹讲的很重要,从各个方面都讲到了。夏言本身也重视,於是说道:“明天我找部里其他人討论討论。”
刘一民从木地出来,路过夏言家的时候也没去,第二天才送了过去,夏言又问觉得序怎么样?
沈云咬著苹果说道:“一民哥哥,爷爷早就知道了。”
因为夏言序里面写的是对刘一民的感受,书里面的內容提的很少。刘一民尷尬地说道:“序里面把我写的太好了,我还得进步。”
“进步是应该的,不过这写的都我心里面想的。”
夏言这个身份,也用不著刻意往好的地方写,也没有多少人能要求他往好的地方写。
夏言在序里面讲,第一次见面是在文化部给刘一民几人做出国培训,这年轻人谦逊有礼,不卑不亢....
走出四合院,沈云举起拳头笑道:“刘一民哥哥加油哦,我看好你!下次,我去你的院子里看“特务猫』。”
夏言低头说道:“怎么,又想不写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