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全港最红的水铺(求月票推荐票追读)
陈秉文的目光扫过那些码放整齐的pet瓶胚和铝盖库存,微微颔首。
这些虽然不是核心资产,但能直接利用,确实省去了不少采购时间和成本。
陈秉文看着这间略显空旷但骨架坚实的厂房,心中盘算。
120万拿下这块工业区核心地段的产权厂房和两条现成生产线,虽然一次性支出不小,但从长远看,尤其是考虑到港岛工业用地未来的增值潜力,这笔买卖绝对划算。
“黄老板,”陈秉文转向略显紧张的黄生,语气平和的说道,“厂子我看过了,设备保养得不错,厂房结构也扎实。
库存这些,也算是个添头。”
黄生连忙点头:“是啊是啊,陈老板,都是好东西,要不是唉,我也不至于.”
见他又要诉苦,陈秉文连忙抬手止住了他,“120万的价格,我们接受。”
黄生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狂喜,他本以为还要一番讨价还价。
“陈老板,您……您是说真的?”
“当然是真的。”
陈秉文非常肯定的点点头,“不过,有几个条件。第一,所有设备必须保证能正常运转,交接前我们会进行详细测试,如有核心部件损坏无法修复,需要相应扣减款项。
第二,厂房和用地产权必须清晰,无任何抵押或法律纠纷,过户手续由我方律师全程跟进。
第三,交接时间越快越好,一周内完成所有手续和设备初步验收,我方支付80%款项,剩余20%待设备稳定运行一周后付清。”
黄生听着这清晰明了、且专业的条件,知道对方是行家,也看出了陈秉文做事的雷厉风行。
他略一思忖,120万已是他的心理价位,对方虽然加了验收条款,但合情合理,而且付款方式也算痛快。
“好!陈老板爽快!我黄某人也不是拖泥带水的人,就按您说的办!”
黄生用力点头,伸出手,“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陈秉文与他握了握手,转头对凌佩仪和高振海、钟强吩咐道,
“凌总监,你立刻安排财务部跟进合同和付款流程。
阿海、强哥你带技术团队,明天就开始进场,对两条生产线进行全面检测和调试,确保能无缝衔接我们现有的生产体系。”
“明白!”三人齐声应道。
同一天,港岛葵涌货柜码头。
巨大的货轮“海丰号”静静地停靠在泊位上。
码头工人正忙碌地将一个印有“陈记食品”标识的集装箱吊装上船。
林文雄站在码头边,看着眼前繁忙的景象,脸上难掩兴奋。
他身边站着陈记食品负责新加坡市场的销售经理张志明。
“张经理,这第一批五万瓶‘劲霸’,我可是盼星星盼月亮啊!”林文雄搓着手,“港岛这边的捆绑促销效果,我可是听说了,反响好得不得了!
现在新加坡的批发商和零售商都在问我,什么时候能上货。”
张志明笑着点头:“林老板放心,陈生和凌总监对新加坡市场非常重视。
这不,刚下线的这批货,优先保障新加坡。
除了劲霸,还有十万瓶瓶装水,保证供应不断档。”
“好!太好了!”
林文雄看着集装箱稳稳地落在船上,转头向张志明再次确认道,“船期是三天后到新加坡吧?”
“对,预计三天后抵达巴西班让码头。”张志明肯定道,“清关手续我们已经提前委托了新加坡的代理行,林老板您那边.”
“放心!码头、仓库、分销渠道,我都安排好了!”林文雄拍着胸脯承诺,“货一到港,立刻清关入库,第一时间铺到各大超市和士多店!
宣传海报和促销方案也准备好了,就等产品上架!”
1978年10月5日,星期五,傍晚。
港岛皇后戏院门口悬挂着《醉拳》的巨幅手绘海报,海报上程龙摆出醉拳姿势的形象非常引人注目。
工作人员用绳子拉出了一小块区域,供记者和少量围观影迷停留。
导演袁和平、监制吴思远带着主演程龙、袁小田、黄正利、石天、杨盼盼等人准时出现在戏院门口。
没有华丽的礼服,主创们的穿着相对日常,但精神饱满。
他们站在海报前,微笑着接受闪光灯的洗礼。
《大公报》、《华侨日报》等几家报社的记者举着相机拍照,并大声提问,问题多集中在电影的风格、程龙的表演以及票房预期上。
吴思远作为监制,自然是回答问题的核心。
他脸上带着笑容,一如既往地谨慎和务实:“《醉拳》是我们的一次新尝试,将功夫和喜剧结合起来。
阿龙很拼命,袁师傅的设计也非常精彩。
希望观众会喜欢。
票房嘛,当然希望好,但最重要的是电影能让大家看得开心。”
他内心深处,依然将《蛇形刁手》视为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对《醉拳》的期望始终是稳健盈利,而非创造奇迹。
程龙站在一旁,显得兴奋又有些紧张。
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独挑大梁的作品,成败在此一举。
虽然内心惶恐,他还是努力对着镜头微笑,回答问题时中气十足:“这部电影我打得很过瘾,也有很多搞笑的地方,希望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