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机一动之下,糜竺拱手道:
“主公,您何不效仿尧舜那样,把徐州牧的位置让给有德之人?”
闻言,陶谦眼中爆射出两道精光。
一切,都在按照他预想中的剧本去走!
糜竺啊糜竺,你果然给力!
陈珪眼前一黑,特么的,高估了糜竺这廝的智慧!
徐州內部只有两方势力,那还不够乱!
陶谦要的,是把徐州牧的位置当成价码,换两个不孝子一生平安。
但只有两方本土势力的情况下,任何一方得胜后,都极有可能遗忘曾经的承诺,不把陶商陶应的死活当回事儿。
唯有引入外来势力,让外来势力继承他的徐州牧之位,陶商陶应的安危才能得到保障。
这是为啥呢?
因为外来势力想要掌握徐州,必须要获得本土势力的支持!
届时,本土势力为了防止外来势力搞集权,搞一人堂,一定会自动把陶商陶应的安危当成筹码。
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外来势力,你丫的最好老老实实的,和我们达成友好合作。
不然,我们拥戴前徐州牧的儿子反你!
这个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那你怎么確保外来势力不干掉陶商陶应?
外来势力用雷霆手段弄死陶商陶应,他不就无敌了吗?
並非如此!
陶商陶应本身没有任何能量,他们的能量是陶谦这个前徐州牧和两方徐州本土势力赋予的。
换言之,陶商陶应的生命安危,是徐州本土势力对外来势力的一个测试。
如果外来势力真杀了陶商陶应,那说明他以后肯定会搞一人堂,全力压制徐州本土势力。
若是这样,徐州本土势力会选择直接换一个老大!
所以,外来势力如果真有掌握一州之地的器量,那他一定会接受这个服从测试,把陶商陶应好好供著,不让他们受到一丁点伤害。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脆弱的。
到那个时候,外来势力只会比陶谦这个亲爹,更害怕陶商陶应出事!
这也正是歷史上陶谦“三让徐州”给刘备的原因。
他让徐州,是为了让两个儿子平安度日。
而不是什么刘备牛逼,陶谦觉得他能带著徐州的大伙儿奔小康。
刘备完美符合陶谦设置的服从性测试。
这个人选,非他莫属。
陶谦成功了吗?
只成功了一半。
本来这种模式很不错,充分保障了陶商陶应的生命安危。
但陶谦没想到,刘备很快就把徐州弄丟了,这是他的失策之处。
等到徐州数次易主之后,尤其是经歷过吕布刘备曹操来回切换,早已没人再去在意最初的州牧之子,陶商陶应。
(这里深度拆解了一下陶谦三让徐州事件,读者大大有不同观点欢迎评论区留言。)
……
“子仲说的对!”
“老夫也认为,徐州牧该让给有德之人。”
曹豹急眼了,他指著自己的脸颊,好似在强调,他自个儿就是那满足要求的有德之人。
可惜,陶谦根本看都没看曹豹。
就在气氛濒临沸腾之时,忽然有亲兵前来匯报:
“启稟主公!”
“北海太守孔融遭遇黄巾军围攻,派使者向您请求援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