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伯珪这廝,看起来浓眉大眼的,没想到歪点子竟然也这么多!”
袁绍不禁感慨公孙瓚这招“暗度北海”玩的好。
但许攸嘴角却是欲言又止的抽了抽。
注意到许攸的异样,袁绍好奇道:
“子远,难不成还有其他消息,比刘备这廝支援孔融更让人感到震惊?”
许攸无奈的嘆了口气。
隨后,他把卷宗递给袁绍,上面记载了曹操和陶谦也已分別出兵之事。
一时间,袁绍陷入沉默。
“陶谦老儿,袁某倒是能理解。”
“这老傢伙和孔融私交不错,实力也比孔融强的多。”
“唯一的劣势,就是年纪太大。”
“孔融向他求援,这很合理。”
“但是阿瞒这小子……他也想插手青州?”
毫无疑问,最让袁绍感到意外的,就是曹操出兵。
许攸和曹操亦是老相识,见状分析道:
“主公,阿瞒这廝年少时就擅长偷鸡摸狗,偷看寡妇洗澡,趁机掺和一手,也是人之常情。”
“只不过,我们是否也要派兵?”
袁绍摆了摆手。
现在的局势,让他有些纠结。
刘备只带走公孙瓚麾下的两千军队,这对磐河战事而言,並不会起到特別大的影响。
但刘备却用这两千兵力,以小博大,获得孔融的支持,进驻北海。
袁绍不可能对公孙瓚集团以北海为根据地,逐步蚕食青州的行为熟视无睹。
问题来了,袁绍要是想出兵,他究竟应该派出多少军队合適?
派的多了,磐河前线不一定打得贏公孙瓚。
派的少了,那就是给人家刘备送人头。
思来想去,袁绍对亲兵吩咐道:
“把公与、元皓、公则、元图、仲治唤来,袁某有事要与他们商议。”
很快,沮授、田丰、郭图、逢纪、辛评五人先后抵达袁绍大营。
再加上许攸,以及留守在鄴城的审配、荀諶,这便是袁绍麾下的八大谋士。
阵容不可谓不豪华!
但从几人的站位就可以看出,派系林立,山头繁多,互相看对方不顺眼。
沮授和田丰,明显更亲近一些。
郭图、辛评,是穿一条裤子的。
逢纪和许攸关係不错。
来到大营议事的六名谋士,硬是凑出了三个派系。
每个派系的想法,自然也不一样,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劣势。
得知事情经过后,田丰率先开口:
“主公,刘备所部仅有两千人,不过是一支偏师罢了,幽州军的主力仍在公孙瓚麾下。”
“当务之急,应当是集中优势兵力,儘快击败公孙瓚!”
“公孙瓚失势后,即便刘备有滔天之能,在主公的大军碾压下,也只能四散而逃!”
沮授表示赞同,並且补充了一点:
“主公,针对刘虞的挑唆,已初成气候。”
“此番主公与公孙瓚开战前,公孙瓚曾派使者向刘虞请求支援。”
“刘虞非但没有派兵,反倒纵容部將鲜于辅率兵袭击公孙瓚麾下的商队!”
“二人之间的信任,已是岌岌可危。”
“属下认为,可以继续向幽州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