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孔子是否真的举办了七十二堂口,每个堂口都设置一个扛把子,这事儿不重要。
反正孔融现在像是孔雀开屏似的,想要在曹操面前展现自己的价值。
“文举兄不愧是圣贤后人,在下佩服。”
“既然如此,在下也就不藏著掖著了。”
“实不相瞒,曹某想要拜託文举兄之事,是希望文举兄替曹某推荐两个举孝廉的人选!”
“哦?不知那两人是?”
“吾儿曹昂,曹子脩;”
“以及顾牧,顾长珩!”
……
举孝廉,是察举制下,想要当官的必经之路。
但这其中的名额,相当稀少。
能获得孝廉推荐资格的,无一例外都是各州的世家大族或者当朝大儒。
曹操也可以走荀彧那边的门路给曹昂举孝廉。
但孔融的逼格显然更高一些,不用白不用。
而且,曹操不止是要让曹昂一人举孝廉,顾牧同时也要陪著曹昂一起!
此时此刻,能一次性轻鬆解决两个举孝廉名额的,也就只有孔融这种咖位的人物。
孔融大手一挥,当即接下曹操的这份委託。
几天后,他专门写了两份吹捧曹昂和顾牧的文章。
那文章的不要脸程度,就连顾牧自个儿看了,都觉得惭愧不已。
果然,论脸皮厚度这一块儿,还得是孔融!
那问题来了,曹操果真打算让孔融保持高度自立,不把北海郡收入囊中吗?
显然不是如此!
袁谭暂时被曹昂框住。
但袁绍命令袁谭率兵三千紧急来到青州的目的,正是为了让他分一杯羹。
俗话说得好。
害怕兄弟过的苦,又怕兄弟开路虎!
曹操若是哪天被其他势力灭了,孤身一人逃往冀州,袁绍肯定愿意接纳他,救济他。
但曹操明面上的势力,要是一下子变得比袁绍还强,袁绍可就要重点防范他,忌惮他了!
经过界桥之战,袁绍和公孙瓚麾下的实力皆是有所折损。
短期內,双方不可能彻底击败对方,占领冀州或幽州。
在这样的情况下,青州就变成了袁绍和公孙瓚的必爭之地。
若是曹操不顾一切,像莽夫一样,直接把青州全部吞掉,一点不留。
袁绍和公孙瓚保不齐会默契的达成一份停战协议,为抢夺青州而出兵!
乱世之中的盟友,本就没有任何保障。
曹操和袁绍二人,之前虽是同盟关係。
但因为利益衝突,这份盟约瞬间就会破裂!
再加上豫州的袁术也在对兗州虎视眈眈。
曹操一下子要面临三大诸侯的压力,这搁谁身上都扛不住啊!
所以,青州的利益,必须要先让渡一部分出来。
就像孙权把一部分荆州借给刘备,本意正是为了让刘备替他站在抵挡曹操南下的第一线!
当然,曹操不是让孔融这个废物替他起到“刘备作用”。
而是留下孔融和北海郡,充当战略缓衝地!
至於青州的其他郡,曹操和顾牧以及程昱商量之后,决定把靠近幽州的东莱郡以及城阳郡交给袁绍。
不过,亲兄弟还要明算帐。
这两个郡,曹操不卖出个天价,显然不符合兗州军的利益。
有这两个郡加上北海郡作为诱饵,袁绍和公孙瓚势必会围绕这几块地方展开战爭,而不会停战去对付曹操。
如此一来。
曹操就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已经占领的乐安等郡,以及图谋那个想要充当万年墙头草的泰山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