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君去泰山,是想寻求官……?”他听说皇帝都喜欢封道士做官,有的还赏赐爵位,释家的也有。
江涉摇摇头。
“只是觉得很有意思。”
耳边浮动着喜气和贺喜声,江涉仔细说了一下。
“皇帝要封禅,从洛阳出发,一起同去的不只有文武百官,皇亲国戚。还有各地使臣,仪仗队,后方补给,道士和尚们。”
“弥亘原野,前后千里。”
“可以说是一座移动的城池。”
阴阳先生问:“郎君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江涉没答,笑着说:
“有突厥人,契丹人,波斯人,于阗人,天竺人。新罗、大食等国的使节和首领随行。可以听到各种语言,见到他们穿的不同衣冠,又有各自的风物和信仰。”
“也算是万国来朝了。”
“很是难得,错过了不知要等多少年,便想一观。”
要等多少年……
阴阳先生也感慨,唏嘘着:“再要有皇帝去泰山封禅,也是下一代往后了,咱估摸也活不到那个时候。”
上次封禅的皇帝是高宗皇帝,已经是将近六十年前的事了。
江涉笑着,低头饮着浊酒。
甜酸味倒要大于酒气,对市井百姓来讲,已经很难得了。
同桌的阴阳先生喝着酒,粗糙的手挡在杯前,时不时咂下嘴,慢慢品味着滋味,很珍惜地喝。
他请教问:
“要是以后咱再遇上这喜煞,该怎么办?”
“一是注意不要给对方施钱,尽量也不要靠近,免得被煞气冲撞到。”
江涉说的很详细,这个时候的阴阳先生,要给人择日、看相、卜算、瞧风水,多才多艺,红白喜事都要用到,往后可能也会遇上。
“二是如果沾惹到,可用桃木辟邪,或是用柳条艾叶祛晦。”
“再若是更厉害,人病的重了,发了高热,性情大变,上面的法子都不奏效,可去附近的城隍庙、土地庙拜拜。”
江涉问:“附近可有土地庙?”
阴阳先生忙应下。
“有,有。”
“都有。”
这边百姓都爱拜神,几乎每个县、每个乡、每个里都有“社”。
并不一定都是西游记里那样庄严正式的土地祠,有庙祝和神像。许多“社”就是个小坛小祠,可以简单祭祀。土地神有的是当地死去的乡望、官员,也有山中的精魅,榆树槐树狐狸黄皮子什么的。
江涉道:“那就好,可多去瞧瞧。”
两人说了一会话。
新郎官从屋内走出来,面上一团喜气,端着酒盏,依次与客人敬酒,笑的傻呆呆的。
走到江涉这一桌前,特意多拜谢了几下,连声道谢:
“多谢郎君,要是没有郎君,恐怕今日成婚要不好了……”
他们小门小户人家,若是哪个亲朋在他大婚上撞了喜煞,往日情谊先不说,这得付多少药费才能治好呀……
幸好有这位路过的郎君在。
“客气了。”
江涉也抿了几口喜酒。
应和着满院的喜气,好似更好喝了些。
婚宴上请的帮工应该是这家的亲戚,长得一样的圆圆脸,眯着笑眼,端着竹筐,里面沉甸甸压着蒸饼和胡饼,看到哪桌空了,就手快添上去。
特意给江涉捡了个又大又香的。
江涉实在是盛情难却。
分了猫一些,又与李白一人一半分着吃。
到了最后,这桌盘子里剩下的羊油汁子,都被人用饼蘸着吃干净。这年头油水可是个贵重东西。
李白撑的不行,两人靠坐着听同桌人说闲话。
忽地看着上空隐隐约约有着淡红的烟气,他揉了揉眼睛,仔细端详。
“先生,你瞧到了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