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问:
“朕知道了,可能再取得?”
司马承祯望着殿外的天空,此时雨霁云消,天色放晴,飞鸟抖擞羽毛,飞出林间,栖息在宫殿的琉璃瓦上,与屋顶的脊兽站在一起,闪烁光辉。
方才那场泼天大雨,就像梦寐。
司马承祯思索。
对着皇帝,他缓缓道:
“大雨匆匆而至,又匆匆而去,天地间,自有因缘。此处无缘,便是他处有缘。”
“失了幻术,圣人还是圣人。”
“统御十五道,三百二十八州府,千五百七十三县。”
“此为天子之仪,人君之本。”
“至于阴阳术数,非凡俗事。”
“而治国,如同修身养性。老子言:‘游心于澹,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私焉,而天下理。’《易》也说,圣人的德行,与天地本性相合。”
司马承祯叉手作礼,说:
“由此可知,上天并不需要言语,便可令人信服。无所作为,却能让万物生长。这才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大道。”
“至于幻术、符箓、阴阳、占卜术数一类。”
“陛下已经了解过,实在不是愚臣应该多言的事。”
“天地间自有缘法。”
这便是谨慎地劝说,君王莫要关注神神鬼鬼的虚无之道,而应该回到治国的本则上来。
既然已经失去了上乘的幻术。
那么对君王来讲,应该做的不是想要寻找高人身在何处,也不是继续求仙问道,而应该注重治国安邦。
殿内很安静,没有大王公主说话,只能听到含凉殿汲水,雨幕淅淅沥沥循环的轻响。
过了一会。
皇帝道:“朕知道了。”
“上师所言有理。”
司马承祯松了口气。
皇帝当场挥手,赠他宝琴、霞纹帔。
第二日,万安公主便带着仪仗出门拜访上师。她幼年入道,为祖父祈福,虽居住在宫闱中,但也是不染尘事的方外之人。
骑兵和护卫清道。
身后有绿衣随从,火红的车驾装饰华美,两侧绘有翟鸟的图案。
队伍中高举着青伞和长柄的团扇,为公主遮阳挡尘。仪仗的护卫们持戟和刀盾,仪刀装饰华美,还有的腰佩金铜的班剑。
大量的宫女和宦官随行,俱是衣着华丽,马匹鞍辔精美绝伦。
礼仪完备,内外有别。
年幼的公主一身紫色道袍,绣着鹤纹和星宿,头戴金色莲冠,手持一柄玉如意。
她仰头问司马承祯:
“本宫觉得惋惜,上师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司马承祯脸上没有意外的神色,他请公主入座,用山茶招待这位贵客。
“恐怕是无法。”
万安公主皱起小小的眉头,她道:
“阿耶和大哥没说,但本宫也知,他们还想要见识那样神异的术法。世上真有仙人耶?”
“公主以为仙人是什么样子的?”
“神通万千,来去如云。”
司马承祯温和地笑笑,慈爱地看着年幼的公主,与她说:“那样仙人和江湖戏耍的百戏人有何分别?”
公主想了很久,问:
“那上师以为真正的仙人是什么样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