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停表,两辆马诺自然毫无例外的淘汰了,1分42秒多的成绩像是f2来的一样,不过这也不是车队工程师和车手的问题,这支f1车队本就摇摇欲坠,能够完整跑完比赛就是一大胜利了。
两辆迈凯伦也以1分39秒2左右的成绩被淘汰,巴顿和阿隆索要不是遇到了马诺车队,今年垫底的机会可不少。
最后一个淘汰名额是印度力量的霍肯伯格。
休息十分钟后,q2起表。
“这套软胎将在正赛使用,请尽可能的保护好。”乔纳森出发前例行提醒。
这话的意思就是,只有尝试一次的机会,如果尝试了两次,那么这套胎在发车的时候肯定会陷入劣势,并且导致策略上陷入被动境地。
乔纳森当然知道这么说对于一位新秀车手的压力,可这是f1,不是过家家,如果因为怕压力车手,而选择不告知某些情况,可能会引发更不堪的后果。
“我明白。”
吴轼点点头,最后看了眼屏幕上的数据,脑中是q1时场景。
上赛需要频繁调整刹车平衡,滑轮要滑几下,都必须记得清清楚楚。
深吸一口气,心跳加速,等待着车队的发车指令。
末流车队先行放车,等他们完成第一个飞驰圈后,赛道的条件会进一步改善。
还剩下五分钟掐表,吴轼被放了出去。
车队就只给了他一圈飞驰的机会。
出维修区的时候,他看到了正对面的赛场上有面巨大的红旗被撑起,人群似乎在呐喊,但戴着头盔,塞着耳机,他并不能听到这些。
暖胎圈开始,这套软胎的性能早被摸透了。
一圈下来,拐过16号弯即是大直道,冲入发车格中,挡位已经上升至8挡,上赛第1弯非常大的一个半圆弧,紧连着2、3、4号弯宛如扭曲蕨菜。
从一开始五挡吃到弯心,到慢慢不断被甩出去,并继续降挡,速度一步步减慢,直到2号弯的弯心出现,方向加大,车头拧了过去,轻微压上路肩。
而后下坡衔接的3号弯,这里的挡位依然难以上,仅仅维持在三挡左右。
等到见到4号弯弯心,才开始加速冲刺。
q2的晋级成绩是多少?车队给的数字是1分37秒。
这不算太难,难就难在于如何控制稳入1分37秒中,完全稳进q3。
引擎功率全开自然是最好的办法,但这说不定会影响到等会的q3,所以吴轼并没有这么做。
嗡!
快速升挡的同时,吴轼迅速调整旋钮,将刹车平衡拉高到58,此时挡位来到7,速度一路走快。
在5号弯后冲过第一计时段的检测点,乔纳森短暂松了口气,水准还在,并没有因为压力而操作变形。
接下来吴轼的跑法和练习赛时训练的基本一致,最终冲过终点线,1分37秒555,这个成绩足以优秀,基本不可能被甩出前十名,可以就此鸣金收兵了。
散热一圈后,场上情况也基本明朗。
12分钟的q2结束,最终被淘汰的是索伯的埃里克森;红牛的科维亚特;小红牛的维斯塔潘、赛恩斯;印度力量的佩大师。
进入q3的车手都回到了维修区,十分钟后,他们最后一搏,争夺杆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