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一名车手的职责
美国大奖赛就和那场超大飓风一样,成为了席卷围场的话题。
当吴轼再次获得胜利的时候,人们才突然对车手世界冠军落在梅奔头上产生了怀疑。
25个积分,这已经不仅仅是汉密尔顿一人努力就能完成的翻盘了。
如果吴轼依然能够剑指第二,那么汉密尔顿就算全胜也无济于事。
这也是大部分媒体在预测世界冠军时表示无法判断的原因。
毕竟吴轼拿到第二,似乎并不算太难?
至少在先前的比赛中,吴轼基本不会缺席领奖台,而只要前方的车手出现任何失误,他就会进一步抓住机会,迈向更高的位置。
赛后,吴轼被迫营业,参加了些采访活动。
事实上,有几个媒体是无法拒绝的,比如说央媒和意媒。
央媒表达了要拍一期纪录片的想法,可这并非吴轼同意就行,还涉及到国际汽联、f1、威廉姆斯以及各方各面。
不过他们来找吴轼也是征求他的想法,吴轼当然点头同意,央视表示剩下的交给他们交涉。
威廉姆斯面对央视的邀约顾虑略多,做出的回复是需要考虑更多问题。
国际汽联和f1则不同,他们那边办事慢,需要等待回复,估计要拖一段时间了。
而另外一边,汉密尔顿和罗斯伯格也总是被媒体骚扰。
因为汉密尔顿在接住罗斯伯格扔过来的帽子后,并没有扔回去,所以大家关注的重点是赛道上罗斯伯格没有让车的事情。
罗斯伯格不得不多次做出回应,表示:
“我不是2号车手,在速度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让车是个很荒谬的事情。”
而汉密尔顿也表示:“我有信心凭借自己的能力拿到世界冠军,他不贯彻车队利益,是他的事情。”
这话多少有些不符合实际。
但两人现在已经形同水火,矛盾异常之大,互说狠话已经是最普通的争锋相对。
在大奖赛结束的第二天,托托在媒体的采访下表示:
“尼科的行为让我感到失望,我一直认为,一个世界冠军的诞生永远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团队的事情,他游离于团队之外,很可惜。”
尼基·劳达也批评着罗斯伯格:“这是相当自私的选择,不应该是这样。”
两人炮轰罗斯伯格也是必然的,现在是争夺冠军的时候,你这样搞是置车队利益于不顾!
等到周三,罗斯伯格又在采访中说道:
“车队已经跟我聊过这件事情了,我没有更多的东西能够告诉你们,我只想说,我会尽到一名车手的职责。”
这话里话外也没有透露太多意思,大家也不知道赛后还将如何发展。
不过事后托托又在媒体面前表示:
“接下来的比赛,我们的目标是一二带回。”
同时,威廉姆斯开了个新闻发布会,表示将在下一站带来些升级。
威廉姆斯并没有对外公布具体细节,只指出是在轮胎管理方面、动力单元调校和ers上的优化。
这其实是克莱尔决定加入更多预算投入后产出的成果。
空力的提升受到了风动和cfd(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时间的限制,研发非常困难。
毕竟威廉姆斯又没有人形风洞。
周间,在f1战略小组的一次会议中,国际汽联和fom都提出了为客户车队限定引擎和变速箱的最高价格的提案。
这个提议自然迎来了大多数车队的欢迎,谁都不想被发动机供应商割韭菜了。
然而法拉利直接行使了否决权,将这个提议掐死在提出阶段,其领队毛里齐奥·阿里瓦贝内表示拒绝亏本出售发动机。
法拉利刚刚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如果这个时候引擎、变速箱供应利润被砍一刀,肯定影响股价。
所以法拉利领队对此反应如此强烈是很正常的。
托托也在场合外表达了梅奔不愿意这样做,算是赞同法拉利的否决了。
其余车队表现的都很龟,没有人再继续提这个事情,甚至于对法拉利享有否决权这种特权都没人去说。
背后暗藏的玄机,肯定不仅仅是新闻中几句话的事情。
而继路特斯财务危机之后,印度力量也遭遇了财务危机。
因为其董事苏布拉塔·罗伊被判刑,预计将在未来几天进监狱,这影响了他们的财务。
印度传奇大亨维贾伊·马尔雅被迫向fom索要通过预约支付1000万美元而确保印度力量在2016赛季的参赛权利。
可要知道一件事,印度力量上个比赛周间还提出了针对fom的投诉。
这下子是自己砸自己脚了。
不过伯尼还是同意了这件事情。
马尔雅得到承诺之后,转头就宣布有意出售车队,对象是阿斯顿马丁。
阿斯顿马丁确实也一直在考虑回归f1的事情,不过这是否是炒作就不得而知了。
马诺车队内部依然动荡,领队已经被要求辞职,车队投资人再度提出了对车队盈利能力的质疑。
这支车队是否能活着等到明年,将是个大问题。
墨西哥大奖赛时隔二十三年之后,再度回归赛历。
这条名为罗德里格斯兄弟赛道经过重新修整,不用说也知道,新铺设的沥青会非常滑。
再加上车手们对赛道的陌生,很可能带来不少事故。
不过吴轼对这里可是非常熟悉的,他可能是f1车手里唯一在比赛前就知道了这条赛道跑法的车手。
2015年的罗德里格斯兄弟赛道相较于后世,主要是13-15号仍然存在。
“你是认为需要更多的下压力?”罗德问道。
“当然,2200米海拔之下,如果我们不调高下压力,将会倒大霉。”吴轼说道。
工程师们对于海拔的影响自然早有了解,并做出了相应的调校。
可是吴轼的重视还是让他们决定要进行修改。
但是在几次改动后,模拟器中的数据越来越差了。
“正常的,你要更高的下压力,极速自然会降低。”罗德撑在桌子上说道。
赛道拥有着长达1.2公里的大直道,但是紧接着的1号弯却接近直角,非常考验赛车的刹车能力和弯中稳定性。
“要不要前翼角度略微大些?”
“你只需要前轮的抓地力?”
“理论上可以这样。”吴轼点点头。
工程师们再度薅秃了脑袋,开始进行调整。
在紧迫的准备之中,10月30日到来。
练习赛,威廉姆斯端出了自己的新车,梅奔不少工程师都找了机会过来左看右看,愣是觉得没有什么变化。
而随后的一练再度受到了大雨的影响,大家又都是用的半雨胎测试。
等到下午的二练,才有了干胎测试的机会。
不过雨天大家还稍微注意些抓地力的问题,开得比较保守,等到干燥环境,就都有些放飞自我了。
一练刷出最快圈的维斯塔潘出场5分钟就在16号弯打滑撞上护栏,提前下班。
赛恩斯、佩雷兹、博塔斯也在不断打滑。
就连汉密尔顿也在4号弯失控打转。
直到三练的时候,大家的成绩才好起来。
罗斯伯格和汉密尔顿依然不分伯仲,高举帮手。
吴轼因为下压力问题没能够跑出足够快的飞驰圈,排在了第四。
这就又到了f1弱车面临的经典的权衡利弊问题——要速度还是稳定?
最后,吴轼还是适当进行了妥协,速度的重要性大于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