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嘿,炸!(110求首订)
复旦大学图书馆。
刚来自习的陈阳,一进来就发现,不少同学手里都拿着《收获》。
尤其是林薇那小辣椒,捧着《收获》在那一会哭一会笑。
不是,姐们,你这样有些痴汉的啦!
“陈阳,快过来看,这期《收获》有咱未来学弟的作品!”
“谁啊,哪有什么学弟?”
“许成军啊,大诗人呢!”徐璐在旁边冒了个头。
“许成军?他考上了?”
陈阳:怎么哪哪都有这人!
“当然啊!他肯定考的上的!”林薇骄傲的抬起单马尾。
不是,他跟你啥关系啊!你这么骄傲!
陈阳有点郁闷。
“不过这试衣镜写的真好啊!春兰的心思就像.就像”
“就像我们的心思一样。”一旁的徐璐眼神笃定。
“反正是写活了嘛!”
“是啊,我们也是春兰啊.”
陈阳也懒得理俩“痴汉”,不顾林薇要杀人的眼光抄起一本《收获》就开始看。
“我们学弟真厉害!”
“是啊是啊!”
而随着他们的讨论,复旦中文系新一批的“学弟”许成军在《收获》发表了短篇小说的消息传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北京,《人民文学》编辑社。
刚到单位的刘芯武就被同事的塞了一本《收获》:“刘哥,你太厉害啦,这又一篇佳作啊!”
刘芯武笑着摆手:“都是同行捧场,算不了什么!”
同事背着他撇了撇嘴!
他翻开杂志,第一篇就是他的中篇,没有看,直接往后翻,郭小川、叶辛、陈白尘这几个名字都是文坛常客,简单翻一番就知道他们写的是啥,要知道他不止是作家更是专业编辑,在文字和市场的敏锐力远比一般人强的多。
直到翻到许成军的短篇《试衣镜》,他手指停了停。
许成军么?
新人作者?
很早之前就已经听同事提到这个人,《向光而行》很火,但是他向来对现代诗不感冒,觉得这样的作品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真实的水平。
还是昨天翻阅单位统一订购的《解放日报》,发现了许成军那篇《野蔷生出是吾乡》,写的不错,从散文角度来讲。
一篇好的散文,如一杯回甘的清茶、一幅留白的水墨画,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人心。
散文的“出色”从不依赖华丽的技巧堆砌,而藏在情感的温度、语言的质感、意境的留白与思想的余韵里。
许成军那篇达到了,但是新人嘛!要敲打!
于是他写了一篇评论文章,现在估计也发表了?
他摇摇头,他得继续看看一下新人的新作。
文坛么,一代新人换旧人,但是新人得多受老人的指点和关怀,才能生生不息啊!
看了半晌,他眼睛睁大!
写的什么玩意!
复旦大学教职工宿舍,苏连诚家中。
苏曼舒刚买了一份《收获》就回到自己的书房看了起来。
许大师的第一本短篇小说必须得支持一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