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今晚《我相信》的mv也随着电视机传遍了千家万户。
一座红墙大院里,廖公也在看中国的第一支歌曲mv。
不过看着看着,他就皱起了眉头。
廖公的爱人,以及家人倒是都觉得这首《我相信》还不错,不仅旋律好听,歌词大气,关键是录像带也做的非常好,很有积极意义。
“老头子,你怎么回事?是这歌有什么问题?”廖公的爱人也是一名老同志了,本来想和丈夫分享一下感受,结果一回头看到他紧锁眉头,顿时感到有些诧异。
“这歌的旋律跟我上次听的好像不太一样。”廖公也没卖关子,如实说道。
“爸,您上次在哪里听过?”廖大公子好奇问道。
“东方公司,这首歌就是我之前跟你们提起过的那位小陈同志写的。”
“爸,那位小陈不是导演吗?他还会写歌?”
“这有什么稀奇的,天才总是多才多艺嘛。”
“那您上次听的版本是怎么样的?”
“哎呦,这我哪里还记得,不过也可能是我记错了吧。”廖公有些不确定的道。
陈明刚是东北某大型国营工厂的青年技工,今天他们车间里那台老掉牙的机床又出了故障,他把维修手册翻烂了也找不到解决办法,偏偏师傅们习惯了“凑合用”,这种无力感像锈迹一样腐蚀着他的心。
就在他也产生了爱咋咋地的摆烂念头时,忽然盯着电视里正在播放的《我相信》这首音乐视频出了神。
起初他并没在意,直到镜头推近到一台正在进行技术革新的机床,那位年轻工人专注而自信的眼神,仿佛一道光,直射进了他的心里。
“我相信希望,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歌词伴着画面同时撞进耳朵,陈明刚猛地坐直了身体。
这一刻,他想起了那年在夕阳下的奔跑,那是……呸,他想起了刚入行的自己,也曾壮志凌云,满腔热血,怎么现在变得死气层层,得过且过了呢?
下一秒,他抓起桌子上的那几张画废的草图,不再是沮丧,而是带着一种“非得把它搞出来不可”的狠劲。他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也能成为画面里那种改变现实的“英雄”,哪怕只是改变一台机床的效率。
小芳是今年刚刚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但她还想考,因为家里条件并不好,她想靠读大学改变命运,所以此时正躲在狭小的厨房里,就着微弱的灯光复习功课。
客厅里,父母和亲戚的谈话声隐隐传来:“女孩子家,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早点帮家里干活,再过两年找个好婆家才是道理……”
这些话像石头一样压在小芳心上。她也难免对自己产生怀疑,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读书的料,怀疑自己的坚持到头来会不会成为一场笑话。
就在这时,邻居家电视音量开得很大,《我相信》的旋律穿透墙壁传进了她的耳朵里。
她本不想听,但歌词却一字一句清晰地钻进心里:“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
她忍不住探出头,望向邻居家闪烁的电视屏幕,隐约看到了教室里奋笔疾书的学生,看到了图书馆里如饥似渴的身影。尤其是那个渴望考大学的女学生特写镜头,眼神里的光,像极了镜子里曾经的自己。
一瞬间,所有的委屈和自我怀疑都化作了滚烫的泪水,悄无声息地滑落。她不是异类,她的渴望是被时代所认可和歌颂的!
而这段音乐视频就仿佛一个无声的拥抱,告诉她:你的挣扎,你的梦想,都有人看见,都值得尊重。
她擦掉眼泪,深吸一口气,重新握紧了笔。外面的闲言碎语似乎消失了,她心里只剩下一个清晰的声音:“再试一次!我相信我能行!”
这次不再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而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生命中那份不甘平凡的“相信”。
随着央视对于《我相信》这首歌曲mv的不断重播和纸媒的宣传,它影响的不仅仅只有陈明刚和小芳两个,而是如他们一样,暂时处于人生低谷,或对未来缺乏信心的许许多多的人。
……
现在央视每天都会收到一包一包的读者来信,就连一些领导也会打电话过来让他们多安排几场重播。
此时,王峰就刚刚挂断一通电话,忽然灵光一现道:“今年春晚可以,不,是必须上这首歌。”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请来陈导亲自演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