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再赴南疆
“你现在执行国家任务,重任在肩,不能分心,只可惜了你的文学才华。如果你能专心於写作,不出十年,必执中国文坛之牛耳。”
严文景的话中满满的都是惋惜。
现如今文学正烈火烹油,处於鼎盛之时。可即便如此,销量过百万的作品也是凤毛麟角。
更不要说像《伐木人》、《闯关东》这种既符合当下形势、又符合读者品味的作品,那就更加稀少了。
其实在这两部作品面世后,也不是没有冒出借鑑、模仿之作,但无一例外,骨子里都缺少那种昂扬向上、令人振奋的精神。
虽然李子成也是抄的,但在內核当中还是植入了自己的精神。
文字可以抄袭,剧情可以模仿,但精神却不可以复製。
李子成现在忙於《高山下的环》的製作,无法分心写作,最惋惜的就是他们这些文学工作者了。
“执中国文坛之牛耳?”
这个评价可太高了,让李子成起了好奇心。
“然后呢?”
结果严文景被问住了。
他哪儿知道执文坛牛耳之后能怎么样?
“我就这么一说,你就这么一听。你这孩子真是討厌,哪有什么事都刨根问底的?”
看著老严同志面红耳赤的样子,李子成笑声不良,差点被赶出去。
不过他也该走了,还有许多事要忙呢。
在他临走前,严文景热心地问道:“你对买的房子,有什么要求没?”
这可是正事。
李子成认真想了想,道:“院子要大一点,建筑保存完善一点,產权要明確,没有侵占霸占的,价格不要太离谱,位置要靠近故宫的——”
“滚滚滚,乾脆把故宫给你算了。”
严文景满头黑线,后悔自己多嘴。
李子成却知道,自己说的这些,老同志肯定听进去了。
转身离开了人文出版社,直接去了银行,將钱存在了自己的帐户上。
一存就是一万多块,自然在银行里引起了轰动。
他要不是李子成,要不是有人文出版社的稿费单,甚至是经理出面,他的钱还没法存呢。
饶是如此,他也注意到,银行柜檯后好几个姑娘都眼神火热地看著他,让他不得不快速逃之天天。
出了银行,返回建国饭店的路上,他注意到各个电影院门口依旧还在排看长队。
一个多月过去了,《伐木人》的热潮依旧还在,比《哪吒2》还要坚挺。
如他预测的那样,三千多个拷贝果然没打住,后续中影又卖了五百多个。
至於到底有多少人观看了电影,只从能统计的数据看,都已经超过了一亿人次。
剩下的广大农村的放映,既没有票据收入,也没有观影人数统计,十分遗憾。
而在社会上,许灵均、李秀芝包括许景由、宋焦英,乃至东北林场和大秧歌等等,都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带来的结果就是,朱石茂和龚雪现在根本无法正常出门。
只要在大街上露面,肯定就会被围。
虽然很影响生活,但烦恼和好处是並存的。
朱石茂和龚雪一下子成为了闻名全国的顶级明星,而且是最红的两个。
朱石茂还好,龚雪却因此得利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