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禪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进行著记录,尤其是石炭,他虽然听过,但没想到还能用作冶铁上来。
刘尧稍微等刘禪记了一会笔记之后,继续说道,
“第二,是鼓风。”刘尧又在黑板上画了个风箱,“光有燃料不够,得有足够的风把火烧旺。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时用的,是人力或者水力风箱吧?风力不稳定,送进去的空气也不够多。
如果能想办法造个更大、更强劲的风箱,比如用大型水车驱动,持续稳定地送大风进去,炉温就能更高,铁水流动性更好,杂质更容易被吹走。”
“鼓风…水车…大风箱…”刘禪一边记一边思考,“蜀中水力丰富,这个似乎可行!”他眼睛亮了一下,这交由蒲元打造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刘尧咳嗽了两声,“注意啊,马上就是最关键的步骤了。”
“第三,就是最关键的热处理了。”刘尧在“铁器”两个字上画了个圈,“铁器打成型后,不是直接就能用的。得『淬火』和『回火』。”
“淬火?回火?”刘禪听著这十分陌生的两个词汇,挠了挠头。
“对!”刘尧见刘禪没有听懂,继续解释道,“简单说,就是把烧红的铁器,猛地放进冷水里,让它急速冷却。这个过程叫『淬火』。
淬火能让铁器表面变得非常硬,像刀子一样锋利。但是,光淬火不行,太硬了就太脆,容易崩口。”
刘禪听得入神,连连点头。“难怪!当时蒲元说有的地方硬脆易断!”
“所以为了防止这种事情的发生,在淬火之后,还要『回火』。”刘尧继续讲道,“把淬过火的铁器,再稍微加热到一个合適的温度,不用太红,然后让它慢慢冷却下来。回火能降低一点硬度,但大大增加韧性,让铁器既不容易断,也不容易卷刃。”
“不过我说了这么多,终究只是书面数据,至於具体的淬火和回火的温度、时间,都需要工匠慢慢摸索经验。”
“淬火,冷水,硬但脆,回火,加热,慢冷,韧…”
刘禪的笔在纸上飞快地滑动,记录下每一个关键点。他脑子里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原来铁器不是打出来就行,还要经过这样的处理!
“还有”
刘尧补充道,“如果条件允许,或许还可以试试『炒钢法』或者『灌钢法』。”
“炒钢?灌钢?”
刘禪又听到了新名词。
“嗯,就是想办法把生铁和熟铁混合在一起炼。比如把生铁块熔化,然后不断搅拌,就像炒菜一样,让里面的碳含量降下来,变成介於生铁熟铁之间的『钢』,性能就好得多。或者把生铁水浇注在熟铁块上,让它们融合,也能得到比较好的钢。这些都是提升铁器质量的好办法。”
刘禪已经完全被震撼了。燃料、鼓风、淬火、回火、炒钢、灌钢…一套完整而清晰的思路呈现在他面前。
刘禪深知,这些知识,在他脑子中没有任何用处,但是一旦交给蒲元之后,那將大大的改变大汉的冶铁局面!
“还能这样…”刘禪喃喃自语,看著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眼中充满了震惊和强烈的求知慾,“刘老师,这些…这些方法,真的能行吗?”
“当然能行!”刘尧十分肯定地说,“这都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就算古代条件有限,但只要朝著这些方向去改进,找有经验的工匠多尝试,肯定能大大提升铁器的质量!硬度、韧性都会好很多!”
刘禪紧紧握著笔记本,他感觉到自己心跳得厉害。
刘禪十分兴奋,想要赶快把这个方法回去告诉相父,交给蒲元去做,
“多谢刘老师!”
“那我先回去了。”
“等等,”刘尧叫住他,“真没別的要学了?冶铁那法子刚记下,回去让你相识的铁匠试试,不行再来问。”
刘禪直起身,脑海中盘算著,
“冶铁蒲元能办,应该问题不大,那还有什么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