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看向江阳,道:
“江教授,您觉得我的想法怎么样?”
他的话。
让眾人的目光,瞬间落到了江阳身上。
……
面对崔志的询问。
江阳並不慌张。
毕竟他来参加这场学术討论会的目的。
就是为了这个问题。
江阳沉吟片刻,道:
“想法很好,但我们需要先明確一个问题。”
“是以洋为主,还是以土为主。”
“在追求產量的同时,我们还是要充分考虑到质量的问题,不能盲目地扩大產能。”
崔志思索道:
“我明白江教授您的意思。”
“可要提高產能的话。”
“有一定的牺牲是必须的,您先前的话,不也是对此十分认可的吗?”
他是科研工作者。
当然清楚,採用简易设备製造土工具机的弊端。
但对於华国来说,提高產能,恐怕才是更紧迫的任务。
江阳道:
“其实我们可以採用精密技术降维+分级生產的模式。”
“將精密工具机研发中的高端技术,经过简化调整后,移植到普通工具机上。”
“然后按照高精度工具机和普通工具机,分级进行生產,能够有效地实现技术扩散和提升质量的目標。”
他说完后。
周围的专家和教授们,陷入沉思。
巴普洛夫听到不是新技术。
本来不太感兴趣。
但听到后面,眼睛却不由得亮了亮。
这时,江阳继续道:
“举个例子,將合金钢替换为普通的碳钢。”
“在保留核心工艺的情况下。”
“寿命能够达到原设计的80%,补偿耐磨性有所下降,但单件材料成本能降低50%……”
……
江阳的分析。
周围的专家教授们的眼睛,越来越亮。
都是搞技术的。
可不可行,他们摸不准。
但这个方法。
確实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將性价比拉到最高。
崔志佩服道:
“果然不愧是江教授,方法比我的好太多了!”
他看得出来。
这个方法一旦成功。
要远比“土洋结合”更加稳妥。
后者质量是个大问题。
但前者有精密技术降维,能够有效保证质量。
江阳笑道:
“您谦虚了。”
“我能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受了您的启发。”
“而且这个方案能不能行,也还不好说,要实践过后才知道。”
他的这番话。
再次贏得了眾人的掌声。
隨后。
大家继续討论。
不过话题的主要核心,变成了江阳提出的,精密技术降维+分级生產模式。
在群策群力之下。
还真有许多专家和教授,提出许多不错的意见。
比如下放滚珠丝槓技术,简化螺纹磨削工艺。
这样就能够生產0.05mm级丝槓,用於普通工具机。
普通铣床的进给精度,在使用降维版的丝槓后。
精度少说能提高两倍。
但成本预计增加不会超过20%,绝对划算。
还有高精度轴承、齿轮加工等等。
在技术降维后。
理论上,精度都能得到显著地提升。
这让眾人是越说越起劲,恨不得立刻就开始研究。
当然,巴普洛夫就很鬱闷了。
他留下来。
是想看看江阳会不会提出一些精密工具机领域的创新性研究。
结果听了半天,净听如何搞生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