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
伴君如伴虎,王甫知道,刘宏並不傻,只是他对理政的兴趣远不如对后宫的兴趣,但在上朝时,也会有一些官员將重要的事情奏报给皇帝。
儘管大多数情况下刘宏会相信宦官,但如果出现了明显的事实偏差,皇帝当然也会过问。
老实说,这出乎了王甫的意料。
因为他当时刚搞掉宋皇后,权势滔天,正想给吕布一些顏色,就正好遇上钱永年的战报,他看到其中自己想看到的部分,就信以为真,直接攛掇皇帝把吕布送上了囚车。
那时的他,一心觉得借这事整吕布是手拿把掐,绝对不会出问题。
然而现在看来,他確实有些乐极生悲,这事他做的有些草率了。此时的他也会怀疑——
钱永年那廝该不会在说谎,偽造战报吧?
自古以来,偽造战报都不是小罪,从汉武帝时,国家军事制度就已经开始完善,谎报军情就是死罪,最严苛的时候,人头数差几个都会被罚。终汉一朝,偽造战报这种事都鲜有发生,如果没別人知道还好,但战场上的事,特別是多股势力参与的战爭,己方多股部队都能相互核查,你怎么可能瞒得住呢?
也许对王甫来说,此时最稳妥的方式,就是直接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钱永年身上。
但是——
“王常侍?”
“陛下的疑虑,臣可以理解,吕布之前立下大功,朝中朝外確实有些人不希望他受到惩罚,不愿意相信他的过错,想要替他说情,也无可厚非。
不过事实是清楚的,无论百姓还是官员,都不能凌驾於国法之上。”
“好,那就劳烦王常侍儘快查明真相吧,朕也好给那些官员一个答覆。”
“喏!”
结果,王甫並没有选择將责任全推到钱永年身上,一方面,自然是因为他还没有正式钱永年在说谎,虽说西域確实有官员为吕布鸣冤,但也不能完全確认这就是事实。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不论战报究竟是不是钱永年偽造的,当王甫对刘宏说出口的那一刻,他都要担责。
要知道,刘宏可是出於对宦官的宠幸,才把信息口的权力都交到了宦官手里,他无条件的相信宦官回报上来那些信息的真实性,从而生活在宦官编织的信息茧房中。而这也意味著,刘宏默认了王甫承报给自己的信息,都是经过他的甄別,能够確认准確的。
宦官本身没什么权力,王甫即便权势滔天,但他的权力来源,也只是利用皇帝的信任,完成对信息渠道的垄断。一旦王甫承认在这个关於西域战局的重要事项上,他给出了完全错误的信息,导致皇帝的误判,那王甫的政敌,包括那些早就看王甫的士大夫,以及覬覦他地位的其他宦官,都可能会藉此翻出更多旧帐。
到时候皇帝也会觉得,既然王甫现在都能犯这么大的错误,那之前和他说的事情都有可能与实际情况產生偏差,彻查一下也並无不可。一旦皇帝產生这个念想,王甫的地位就危如累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