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火绳枪
朱高煦提出打造一种以火绳引爆火药的火之后,新京定居点的几名顶尖匠师便领了王命,一头扎进了新式军械的研製之中。
这桩差事,非同小可,关乎定居点未来武备之根本。
接连数月,铁匠作坊內炉火熊熊,锤打声不绝於耳。
朱高煦对此事极为上心,隔三差五便会亲至坊內核看进度,垂询疑难。
他深知,理念的提出固然重要,但將理念化为现实,却需无数细节的堆砌与反覆的试错。
研製火绳枪的过程,並非一帆风顺。
首先就是是定居点冶铁技术的瓶颈,要锻造出能承受火药爆发压力的合格管,对铁料的抗压性、坚固度与韧性要求极高。新京定居点的炼铁才刚刚开始,
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
匠师们为此绞尽脑汁,在朱高煦的提点下,不断尝试新的配比与锻打淬火工艺。
除了材料,火绳本身也是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寻常的麻绳,要么燃烧太快,顷刻间便化为灰,要么受了潮气,便点不著火。
这对於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军情而言,无疑是致命的。
如何让火绳稳定、缓慢且可靠地燃烧,成了匠人们必须攻克的难关。
他们尝试了硝水浸泡,尝试了不同草木纤维的混合,记录下每一种尝试的结果。
而整个火绳枪设计的核心,则在於如何设计一个稳定可靠,能將燃烧的火绳精准送至火药池,引燃火药的击发机构。
早期的火,多是靠射手手动將火媒凑近火门,操作繁琐,而且不能举枪瞄准,因此火门枪的精度无从谈起。
匠人们对著图纸与模型,反覆推敲,却总觉得差了些什么。
朱高煦见状,也不藏私。
他清楚记得后世火绳枪的大致构造。
他直接对负责机构设计的老师傅提出建议:“可否尝试设计一个类似扳机的按钮?”
“此按钮一经按压,便能带动一个夹持火绳的弯曲铁臂,使其准確落入火药池中。”
为了让匠师们更直观地理解,朱高煦甚至寻来一根笔直的木棍。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他將木棍如后世步枪般抵在肩窝,做出举枪瞄准的姿势。
他的食指在木棍的相应位置来回虚点,模擬扣动机关的动作。
“就像这样,一扣,火绳落下,轰然击发!”
这番演示,在场的匠师们虽初时有些茫然,但其中不乏心思玲瓏之人,眼中渐渐放出光彩。
王爷这比划,看似简单,却给他们了一丝灵感。
朱高煦又补充道:“此外,身后部,需加装木製把手,即托。”
“如此,手方能將火稳稳抵在肩上,依託身体,承受火药爆发的力道,
如此才能保证射击的稳定与些许准头。”
这些来自另一个时空的见识,点拨著这些时代的工匠。
他们將朱高煦的建议奉为圭泉,结合自身精湛的技艺,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关。
无数次的锻打、切削、打磨、组装。
无数次的失败、调整、再失败、再调整炉火映红了匠师们专注而疲惫的脸庞,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
终於,在耗费了数月心血之后,第一批凝聚著眾人智慧与汗水的新式火绳枪,宣告研製完成。
此枪管修长,通体透著钢铁的冷冽光泽。其长度约五尺六寸有余,堪比寻常成年男子的身高。
份量亦是不轻,约莫十五斤上下,握在手中沉甸甸的,
发射的铅制弹丸,口径则达到了六分。
整体形制,已与朱高煦记忆中欧洲早期那个威力巨大的穆什克特火绳枪颇为相似。
朱高煦得到稟报,立刻带著几名亲卫与军中將校,来到城外一处专设的靶场。
他要亲眼看看这新式武器的威力。
靶场之上,百步之外,竖著一面以铁料加固的厚实木靶,模擬的正是战场上敌军的铁甲。
一名身手矫健的王府亲卫,按照朱高煦先前指点的要领,將火绳枪的支架稳稳插入地面,將火放到支架上。
他装填火药,塞入弹丸,压实,將火绳一端小心翼翼地夹在龙头状的火绳夹上,点燃火绳。
然后,他將枪口对准远处的铁甲靶,深吸一口气,扣动了那设计巧妙的扳机。
“砰!”
一声巨响划破了靶场的寧静。
浓烈的硝烟瀰漫开来,带著刺鼻的气味。
眾人凝神望去。
只见那百步之外的铁甲靶上,赫然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孔洞!
弹丸不仅击穿了铁甲,更深入其后的木板数寸!
“好!”朱高煦抚掌讚嘆,喜悦之情溢於言表。
这威力,远超当下大明军队装备的任何简单的火器。
他当即为这新式火赐名一一“神威”!
神威天降,无坚不摧!
在场的几名军中百户,皆是久经战阵的宿將。
他们亲眼目睹了神威的惊人破坏力,无不面露惊喜,连声叫好。
一位鬍鬚白的百户上前一步,抱拳道:“殿下,此威力石破天惊,且看方才演示,射击也较旧式火便捷许多,实乃我军一大臂助!”
另一位面容黑的百户也点头附和:“正是!若能大量装备,我军战力必將倍增!”
然而,兴奋过后,他们也从实战角度提出了一些中肯的顾虑。
那鬍鬚白的百户接著说道:“不过,殿下,此虽好,却也比原先军中那些用火媒点火门的火沉重了许多。”
“方才那名手装填一次,颇费了些手脚,看样子,装填一次所需的时间,
怕是也不短。”
“如此沉重的火,对手的体力要求不低。且在漫长的装填过程中,手几乎毫无自卫能力,极易受到敌军,尤其是骑兵的衝击。怕是更需要长枪兵的严密保护。”
朱高煦闻言,微微頜首。
这些百户的顾虑,正是他早已思考过的问题。
他转向负责营造的匠师,沉声道:“针对此装填缓慢、手临敌时缺乏防护之弊,本王有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