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像开著古代小板,去攻打有现代军舰看守的现代军港。”
黑烟打了个很恰当的比方。
“確实。但板上载著的却是现代士兵和现代武器,只要能神不知鬼不觉地逼近军港,这仗也不是没得打。”
陆渊说。
“老大说的对!可以带上几块金属氢电池和超级电容,然后给战机装上红外雷射和蓝雷射,这样正面火力绝对碾压!”
“话说这一套系统得多重?”
“红外雷射一吨,蓝雷射至少三吨吧,如果减少开火次数到10次以內,还可以减重25%。
“我看行!以雷射的精度,实战中用不了开太多次火!现实中的战斗机,机炮也就够打五六轮长点射而已。”
“你说的那是俄系战机,美系还是能多打几轮的。”
“美系单发威力小啊。”
“咳咳!”
这些人一多半是资深军事爱好者,更有几个是聚变这样正儿八经的军工人,放任聊下去能聊到天荒地老。
陆渊赶紧让他们先打住。
“细节的事情放在最后,先定大框架,说说『日凌计划”吧,具体可行吗?”
“我让管家帮忙计算过轨道了,可行!”聚变回答说,“天文学上,每隔16天,璃星和它的卫星会移动到適合任务的相对位置,最近的一次是在13天后。”
他一推空气眼镜,继续道:
“到时候,我们可以先从工业舰启程,快速降低高度到近地轨道,利用璃星引力做弹弓式加速,直到突破本星系第二宇宙速度,之后沿双曲线轨道直奔月球,全程都会隱藏在太阳强烈的光芒和辐射之中,路上耗时约11小时20分钟。”
“好!”
这颗残暴恆星洒下的光和热,已经折磨了原住民几百年,现在,是时候回馈一点微小的贡献了。
“既然可行,那就接著定战机型號,轻型、中型、重型,各位推荐哪一种?”
眾人一致推荐生產轻型战机,原因也很简单,產能消耗低,製造速度快,能把数量先撑起来。
只有长空这个未来“用户”低著头,不说话。
他是真的眼馋重型战斗机,重型机长度超过30米,体型至少是轻型的四倍,蓝图上都能看出非常霸气。
跟阿波罗的战机放进同一个画面的话,简直如同老鹰扑鸡仔。
但没办法,他也明百当前的形势。
“好,那就决定是轻型!”陆渊拍板。
於是,十几名工程师带领几十名实习工人,开始了新工程,一多半人去製造太空战机,一小半製造动力甲。
两台应急裂变反应堆开启之后,沧源的发电量功率直接突破了600mw,导致陆渊一气完成了【发展】主线任务的第四、第五阶段,得到140点系统兑换点券。
生產战机这件事,也在玩家社区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有些萌新云玩家觉得这发展速度未免太扯,明明两个多月前还在拿著火药武器,四处打猎,现在居然已经要手搓真正的科幻载具了。
不过,一直关注的《星海》的老云玩们都清楚,以游戏里沧源未来科技的先进设备,
加上ai辅助,再加上內测玩家们的肝,这並非天方夜谭。
看到网络討论度再次提高,陆渊把太空战机的蓝图直接公开在了玩家社区里,作为“设定”补充。
而这一举动,也让《星海》彻底破圈,引起了更多“专业人士”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