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技术反哺
聚变下线去上班,发现领导比自己来得更早,正笑盈盈地站在工位旁边等著自己,
“小李啊,你今天手头上的工作先放一下,跟我去参加一个会议。”
“开会?很重要吗?”
“很重要!是上面牵头的,你代表我们院去参加,而且是主要发言人,会场在——“”
听到会场地址,聚变一个激灵。
他之前跟著大领导去那边匯报过几次重大科研进展,门卫有整整一个班。
来到会场,第一感受是房间特別宽,但也特別阴暗,所有窗户上都拉著非常厚重的特製窗帘。
这种窗帘可以防雷射窃听,意味著会议內容一定是绝密。
参会人员陆续到场,聚变在会议桌上找到了自己的名牌,坐到后面,心情志芯。
他看到很多业內的专家、大佬,也就只是能在这场会上旁听而已。
而自己面前,已经准备好了麦克风。
一位大校首先发言,强调保密。
隨后,在一位肩上两颗星的参会者主持下,会议正式开始。
今天要討论的內容很明確。
在初步验证网路游戏《星海》里的一系列未来科技,都具有可实现性的前提下,当前的航天技术发展路线已不再適用。
从更高的层面上讲,航天事业对整个社会、国家,乃至文明的意义,也变得完全不一样了。每年的经费会成百上千倍增长,所占gdp的比重,恐怕会很快超过军费。
人类文明,即將迎来跃升。
而首先完成这场技术革命的国家,將占据绝对的国际话语权。
“当然了,这些是更高级別的会议上需要討论的东西,”会议主持人说。
“我们今天主要还是聊聊技术上的事,李深博土,您认为游戏里的航天技术,我们当前能借鑑多少?”
好傢伙,一上来就问我啊。
目光匯聚过来,聚变清了清嗓子。
“咳材料和工艺方面,確实很值得借鑑。我们现在只能建造圆柱形的太空飞行器耐压舱段,可以说非常原始,而应用《星海》里的技术后,应力问题得到解决,舱室形状就隨心所欲了,这非常有利於建设大型的舰船和空间站,还有外星定居点。”
先跟你们聊点不太重要的,探探虚实。
“嗯说到外星定居点,我看你们游戏里的那个氢3矿场,技术也很完备啊,你觉得我们有条件直接复製吗?”
一位老航天笑眯眯地问。
聚变听懂了。
果然,这帮人是冲看核聚变技术来的!
他重新组织了下语言。
“我认为现实里的航天技术路线,不能完全照搬游戏里的沧源,我建议先集中攻克比较传统的气氙燃料反应堆,然后再考虑氦3反应堆。”
“为什么?”
“因为沧源的氢3矿场是抢来的,不需要自己动手造。如果我们想在月球上也仿造一座的话,首先需要往那边打至少1000髮长5运载火箭,然后建施月面工人村,再然后才是修建矿场和精炼厂。先不说钱的问题,单是这个任务耗时,就——”
1000发火箭,你打到猴年马月吧。
唔·—·
全场大佬们都沉默了。
“那你的建议是?”
聚变:“我建议以我们最熟悉的托卡马克装置为核心,直接在地面上建造核动力运载火箭。
“燃料方面,我们可以从海水里提取气,然后建造產氙堆人工制氙。”
“当前,地球这边没法开採零素,也没法把托卡马克反应堆小型化,所以火箭的体积和推力都必须十分巨大,按照我的估计,直径至少40米,高度超过200米,发射时会摧毁半径至少1公里內的地表,包括自己脚下的火箭发射台。
“火箭的地月往返运力接近4000吨,造价—接近航母的50倍。”
“那这还是很贵嘛!”有专家对钱很敏感。
“但这,已经是迈向深空的最可行途径了,我甚至觉得便宜!”
之前发言的老航天说。
“李博土,假设我们现在已经有了这种核聚变飞船,下一步,你建议我们做什么?”
这已经不是29岁的聚变第一次给整个国家献计献策,他从容开口。
“之后,建造月球氦3矿场就不再是天方夜谭,只需要5次往返就能把建材和人员全运过去。
“有了稳定的氢3来源,我们就可以尝试逆向復刻沧源的小型氢3冷聚变反应堆,並以此为基础,建造更小更灵活的核聚变宇宙飞船。
“这些小飞船的起降不像大型火箭那样受到诸多限制,可以带著科学家们去探索太阳系里的各大行星、卫星。”
开局先来几条科考船,这是常识。
但聚变也知道,这些科考活动,並不能立即转化成利益。
“另外,还可以建造核动力太空战机。
“我们可以先用大型火箭发射建材到轨道上去,然后直接在那里建造军用空间站。
“这种空间站上有俯瞰地面的雷达阵列和光电设备,有停放太空战机的机库,还有核弹头仓库。
“只要一个这样的空间站,就能从太空拦截敌国发射的所有核飞弹!凑够四个,就可以笼罩整个北半球!
“而以太空战机的速度、机动性和隱蔽性,突入大气层发射核弹根本无法拦截,15分钟之內可以打遍全球。”
这就是太空文明带来的实力质变。
会议主持人听得两眼冒光。
先放下科幻作品里那种大型居住空间站和外星殖民地不谈,太空战舰在国防领域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
军用空间站的主要功能还是雷达预警和提供补给,它树大招风,缺少快速变轨能力,
面对地面火力或许很显眼、很脆弱。
但一支使用核动力,能长时间巡航,能快速机动,还搭载了核弹头的隱形太空战机编队,足够让所有喜欢指指点点的人瞬间闭嘴,实在是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