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每个上榜者的机缘可以多次选取,但第二次往后就不再免费,且对于越强的上榜者,想再次选取需要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多,这次选完之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法自我继承遗產了,得慎重啊。”
儘管心里已经有了抉择,但方铭还是反覆思考之后,才完成了选取。
在下一个瞬间,一枚可以通过妖魔榜点击进入的虚擬玉简,便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中,其名为《魔始经》。
魔修,始於何时、何地、何人?
在大大小小魔门记载的传说中,都有一个相近的故事:
五万年前,一名修士发现了一处天然形成的池水,以为是灵泉,美滋滋地浸泡过后,身上却涌出一股邪性的力量。
这股力量,同时拥有肉体、灵魂、精神三者的特性,后来被那名修士命名为“魔性”。
他认为,魔性深深埋藏在每一个修士的体內,乃是天意的证明,告诉修士不要拘泥於正统的修行途径,走上魔道才能通往巔峰。
所谓正统途径,指的是剑修、法修、体修、丹修、阵修、符修、器修这七大职阶。
超越练气境后,成为拥有至少一种职阶的修士,方才修到了登堂入室的境界。
而魔道的魔,是魔改的魔。
魔修本身不是职阶,只是在正统功法上加料,其全称可以是“魔道剑修”、“魔道法修”或者其他。
而根据加料的倾向性不同,宽泛的魔道可以被细分为六种道途——杀伐道、合欢道、巫咒道、畜牲道、怨魂道、心神道。
提出六道划分,並利用魔性开创出最初一批魔改功法的,便是那位浸泡灵泉的修士,他被魔修后人尊称为“魔祖”,而那可疑的灵泉则被称为“育魔泉”。
几乎所有魔修都渴望找到魔祖的传承墓冢和育魔泉的所在地,而迄今为止无人成功,这令不少人开始怀疑魔祖传说的真实性。
对此,素来平等鄙视博派、狂派所有同行的方铭,只会啐上一句“你们也配?”
魔修们眼里只有魔祖的传承,但普遍忽略了伴隨传说一同流传下来的魔修定义。
在魔祖的定义中,魔修在物质层面的標准,是深度修习以魔性为根基的功法。
而在精神层面,则要做到“利益至上”和“放情纵慾”之间的平衡,这被方铭戏称为“原教旨主义”。
博派注重前者,所以才会克制慾念,免得招来正道围剿,伤害到利益。
狂派注重后者,所以他们从不建设能带来利益的秩序,完全是顺心意行事的破坏者。
就同姓炉鼎这一辩题来说,如果五绝山是狂派魔门,那凌汐瞳直接宣称陈瀟是自己的炉鼎便是,阻止这种行为便是限制欲望,狂派不会做这样的事。
但五绝山至少目前为止还属於博派,同姓炉鼎无法带来任何修为增长,这便是浪费时间、损害利益的行为,必然被坚定杜绝……
作为原教旨主义魔修,方铭曾嘲讽博派,如此紧盯著每一分利益斤斤计较属实活得太累,不如去做苦修士算了。
而他也曾痛斥狂派,咱魔修所剩不多的声誉全被你们给败光了,很多时候必须要擅长假装痛改前非,才能从正道手里拿到好处……
能流传下来如此精妙的理论,再加上魔榜第一的位置始终空著,方铭还是比较相信魔祖真实存在的,儘管他並没能寻找到传承地和育魔池。
在前世最有能力的时候,他忙著搞被七环精神扣封印起来的大事业,现在这玩意儿还跟隨他的意识一起回来了。
他是真想解开来看看自己究竟封印了点啥,只可惜凭短时间內能积攒出的修为不可能做到。
“还是踏踏实实地重修《魔始经》吧,肯定比前世修得快,预计五天之內,就能化作一滩魔修,满足在五绝山混所需的基本自保能力。”
如此想著,方铭將神识探入了《魔始经》的虚擬玉简之內。
名为魔始,却並非魔祖所创,而是“六道魔君”方铭整合自己对魔修六道的理解后开创的功法。
很惭愧,做了一点微小的贡献……
此世若想重新自创一遍,需要大量六道魔功的基础,所以方铭乾脆从妖魔榜中选取功法,自己学自己。
《魔始经》能將修习者体內的魔性提取出来,形成一滩粘稠的液体,根据修炼方式的不同,对於魔修六道的特性皆能展现。
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滩魔性被提取出来后,方铭便可以不做人了。
这一滩魔性可以被当作主伺服器,寄存了主要意识,由大脑承载的精神之海只是增加算力的分伺服器。
而灵魂平时由人类肉身承载,也可转移到具备一定肉身特性的一滩魔性之中。
如果肉身被杀,可以当作器具一般修復后继续使用,也可以放弃,寻找別的肉身。
由此可以看出,修了《魔始经》之后的方铭,本体便成为了那一滩魔性,想要弄死他可比摧毁肉身难多了。
这种时候,可能就有不长眼的魔修小辈想问了:生命力如此顽强的六道魔君前辈,前世又是怎么被逼上绝路的呢?
“好难猜啊,还能因为谁?”
方铭不由得攥紧拳头,思绪飘回到背刺发生之前,凌汐瞳两百二十岁生辰当夜,那香软无比的龙榻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