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人造太阳,文明跃升
昊天浙大联合研究院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而紧张。
二十余位顶尖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围坐在长桌旁,目光紧紧盯著投影屏幕,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图表闪烁著冷冽的光芒。
何院士站在屏幕前,手中雷射笔的红点在图表上跳动,仿佛在引领著一场关乎未来的探索之旅。
“各位,经过三个月的理论验证和模擬测试,我认为我们已经具备了进入第二阶段的全部条件。”何院士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他指向屏幕上的数据图表,“第一阶段的能量约束时间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现在我们需要做出路线选择。”
李昊坐在首位,目光专注地扫过每一组数据。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思考,仿佛在与这些冰冷的数据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屏幕上显示的是目前全球可控核聚变研究的几种主流技术路线:托卡马克、仿星器,
惯性约束、磁镜装置等。
每一种技术路线都代表著人类对核聚变的不同理解和探索方向,而他们即將做出的选择,將决定昊天研究院未来数年的研究方向。
“我提议採用托卡马克路线。”李昊在眾人討论的间隙开口道。
声音不大,却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让整个会议室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將目光投向他,等待著他的进一步解释。
“这不是因为它最先进,而是因为它最成熟。”李昊站起身,走到屏幕前调出另一组数据。
他的声音中透著一种坚定和自信:“大夏在托卡马克领域已经积累了四十年的经验,
霸都的east装置保持著多项世界纪录。如果我们选择这条路线,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大大缩短研发周期。”
会议室里响起赞同的低语声。
確实,托卡马克虽然被认为是“老技术”,但它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都最为扎实。
east装置已经实现了1亿度等离子体运行100秒的世界纪录,距离实际应用仿佛只差临门一脚。
然而,就在眾人似乎已经达成共识的时候,一个清脆的声音打破了平静。
“但托卡马克也有明显缺陷。”年轻的女物理学家苏芮提出异议。
她的眼神中闪烁著对科学的执著和对未知的探索欲望,“它的体积庞大,能量输出不连续,而且q值(能量增益係数)很难突破。李总,我们为什么不考虑更先进的仿星器路线?汉斯国的wendelstein7-x已经证明了这种设计的可行性。”
李昊讚赏地看了她一眼,微微点头。
苏芮的问题確实犀利,也代表了一部分人对更先进技术的嚮往。
他调出一张时间表,声音平静而有力:“很好的问题。我完全同意仿星器是更有前途的方向,但我们需要战略考量。”
他指看时间表上的时间节点,语气坚定:“根据情报,阿美利卡的托卡马克商业化项目已经进入最后衝刺阶段(只衝刺终点遥遥无期),如果我们现在从头开始研究仿星器,
很可能失去首发优势。”
李昊环视全场,眼神中透著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我的计划是两步走。先用托卡马克实现从0到1的突破,掌握话语权和標准制定权;同时並行开展仿星器和其他先进路线的研究。等我们在托卡马克上站稳脚跟,再逐步推出更先进的技术。”
这番战略思考让在场的科学家们纷纷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