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第七代原型机。“李昊从防震箱中取出一枚指甲盖大小的金属片,在无影灯下泛著幽蓝的光泽。“我们改进了氙增殖层的纳米结构,能量转换效率提升了18%。『
郑老戴上特製眼镜,看著李昊將金属片放入真空舱。
当舱门密封的瞬间,內部亮起柔和的蓝光,像是一颗微缩的星辰被囚禁其中。
“体积比上一代缩小了40%,但输出功率反而增加了。“李昊调出全息投影,一组组数据在空气中流转。“理论上,这么一小块就足够支撑一个普通家庭十年的用电量。“
郑老伸手轻触投影,指尖穿过那些闪烁的数字。“辐射防护呢?
1
“多层石墨烯屏蔽,表面辐射量比手机还低。“李昊点开另一个界面,显示著密密麻麻的安全测试报告。“不过要实现量產,还需要突破两个瓶颈:一是氢-3的稳定获取渠道,二是“
“成本。“郑老瞭然地点头,“当年两弹一星也是这么过来的。不急,我们有的是时间。“
他转向观察窗,注视著真空舱內稳定运行的微型反应堆,突然问道:“海军那边看过了?“
李昊微微一笑,从怀中取出一个加密u盘插入控制台。
主屏幕上立即显示出一艘流线型战舰的剖面图,舰体中央赫然是一个放大版的反应堆装置。
“055驱逐舰c型的改进方案,计划採用双?人氏'堆芯,理论续航能力—
他的话被突然响起的警报声打断。
红色警示灯开始旋转,但李昊只是淡定地按下静音键。“例行安全检测,不用担心。“
郑老却若有所思地看著警报记录:“这已经是今天第三次了。有人在试探你们的防火墙?“
“劳伦斯实验室、三菱重工、还有几个不明ip。“李昊语气平静,手上却快速调出一组代码,“不过他们拿到的都是经过调味的数据包,足够那些分析团队忙上几个月了。“
夜幕降临,金乌工地的探照灯將方圆五公里照得亮如白昼。
混凝土泵车的机械臂缓缓移动,正在为反应堆基座浇筑最后一方特种水泥。
这种掺入了碳纳米管的新型建材,硬度是普通混凝土的六倍。
“温度控制在28度,湿度42%,完美。“工程总监赵建国盯著监测数据,对身旁的记录员说,“告诉材料组,明天开始安装第一组超导线圈。“
就在这时,一队军用卡车悄然驶入工地最內侧的禁区。
士兵们迅速卸下六个印有“昊天重工“標誌的银色货柜,每个都配备了独立的温控系统。
“是』燧人氏的测试模块!“一名年轻的技术员脱口而出,立即被同事捂住了嘴。
军方交接人员冷冷地扫了他们一眼,全程没有说一个字。
在指挥部的主控室里,李昊和陈上校站在环形屏幕前。
左侧是金乌电站的实时建造画面,右侧则显示著地下实验室的监控视频。
微型反应堆的能量输出曲线正在稳步攀升,已经达到理论值的97%。
“地面工程比预期快12%。“陈上校指著屏幕上闪烁的进度条,“如果保持这个速度,年底就能进行首次点火测试。“
李昊没有立即回应。
他的目光落在角落里一个小窗口上。
那是研究所顶层的天文台监控,镜头正对著浩瀚星空。
“上校,你知道为什么古人把太阳叫做金乌吗?“他突然问道。
陈上校一愣:“神话传说?
p?
“因为它代表光明与永恆。“李昊轻声说,“而现在,我们要亲手创造一个新的太阳窗外,东方地平线上已经泛起鱼肚白。
金乌电站的轮廓在晨光中逐渐清晰,而在地下三十米处,另一场能源革命正在悄然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