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纳米天梯,材料突破
夜幕笼罩著星港城,这座繁华的都市在深夜里显得格外寧静。
然而,在星港城材料实验室的某个角落,一场关乎人类未来的重大突破正在悄然发生。
实验室的警报灯突然转为绿色,那绿色的光芒如同希望的曙光。
悦耳的提示音划破了深夜的寂静,仿佛在向世界宣告著什么重大事件的发生。
李昊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他的眼晴瞬间被点亮,三步並作两步冲向中央控制台。
透过防爆玻璃,他看到实验舱內的机械臂正缓缓展开,一根闪烁著金属光泽的细丝在无重力环境中漂浮。
那根细丝如同一条灵动的银蛇,在微弱的灯光下闪烁著诱人的光芒。
这可不是一根普通的细丝,而是世界上第一根符合太空电梯要求的纳米缆绳样本。
这一刻,李昊的心跳加速,他知道,这根缆绳承载著人类迈向太空新时代的希望,
“拉伸强度测试通过!”
首席材料学家张明远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他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紧盯著数据屏,
仿佛要將屏幕看穿。
他继续说道:“单根直径0.5毫米的缆绳可承受80吨拉力!”
这是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控制室內爆发出一阵欢呼。
几个年轻研究员兴奋得抱在一起跳了起来,他们的脸上洋溢著胜利的喜悦,长久的努力终於有了回报。
然而,李昊却盯著数据屏眉头紧锁,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理论值应该是120吨.”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在提醒著大家,虽然取得了突破,但距离完美还有差距。
“已经突破现有材料极限了。”张明远擦著汗解释道,他那满是汗水的脸上带著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自豪。
他接著说道:“我们尝试了137种石墨烯改性方案,最后发现用氦-3等离子体处理氧化石墨烯片层,再以碳纳米管为骨架进行三维编织他突然停下,意识到李昊比他更懂这项技术的原理。
毕竟如果没有李昊的指导,以及超级量子计算机的无数次模擬,想突破这项技术,无疑需要浪费更多的財力人力物力。
李昊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张明远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这个过程就像在微观世界里搭建一座精美的宫殿,
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稍有差池,整个结构就会崩塌。我们团队夜以继日地研究,不断地尝试和改进,终於找到了这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实验舱內,那根看似纤细的缆绳正在经受极端测试。
超导线圈產生的高能粒子束持续轰击其表面,模擬太空辐射环境,仿佛在考验著缆绳的坚韧和耐力;
另一端的机械爪以每秒100次的频率进行振动测试,如同在模擬太空中的复杂力学环境。
监控屏幕显示,缆绳內部的纳米结构像活物般自我修復,破损处不断有游离的碳原子重新排列组合,这一幕让所有人都惊嘆不已。
李昊目不转睛地盯著屏幕,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紧张。
终於,当屏幕上显示出“自修復功能达標”时,李昊终於露出微笑,他那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他转过身,对看眾人说道:“这是我们迈出的重要一步,但接下来的路还很长,量產工艺呢?”
这个问题像一盆冷水,瞬间让欢快的气氛骤然凝固,大家都沉默了,面面相,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实验室角落,一个戴著厚镜片的女研究员怯生生地举手,她的声音有些颤抖:“我们我们可能找到了方法。”
她的手指轻轻滑动,调出一段模擬动画。
画面中,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环境中,石墨烯片像扑克牌般自动排列成完美叠层,碳纳米管则在磁场引导下穿梭编织,这一幕让所有人都看得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