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留守不守,希望相隨
午休的阳光透过星港城员工食堂的玻璃窗,洒在一张张疲惫却专注的脸上。
工程师们三三两两围坐在角落的餐桌旁,往日討论技术难题的热情似乎被某种沉重的情绪笼罩。
话题在不经意间转到了孩子身上,仿佛是內心深处那根最柔软的弦被轻轻拨动。
“上周视频,我家小子又考了全班倒数。”
材料部的张工嘆了口气,筷子在餐盘里无意识地搅动,仿佛那盘菜里藏著无解的难题。
“爷爷奶奶只管吃饱穿暖,作业根本辅导不了。孩子又小,不懂事,一遇到难题就哭鼻子,我看著都心疼。”
“至少你孩子还在县城。”来自航天系统的王工苦笑,眼神里满是无奈,“我闺女在老家村里上学,整个六年级就七个学生。英语老师是支教的,半年换了三个。孩子学得一塌糊涂,我问她单词,她都认不全。我这心里啊,就像被什么堵著,说不出的难受。”
餐桌上瀰漫著无奈的沉默。
这些为国家尖端科技奋斗的精英们,平日在实验室里挥洒智慧,面对复杂的科研项目毫不退缩,此刻却在千里之外孩子的教育问题面前束手无策。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愧疚与担忧,那些在科研领域闪闪发光的头脑,此刻被对孩子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填满。
这一幕恰好被路过的李昊看在眼里。
他端著餐盘,脚步不紧不慢,自然而然地坐到这桌空位上,脸上带著温和的微笑,试图驱散这压抑的氛围:“聊什么呢,这么沉重?”
工程师们顿时紧张起来,像是被老师撞见了偷偷议论閒事的学生。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最后还是资歷最老的赵高工打破了沉默,他清了清嗓子,语气里带著一丝小心翼翼:“李总,大家就是吐槽下孩子教育问题。在星港城工作光荣是光荣,可孩子成了『留守二代”,心里不是滋味啊。我们整天忙得脚不沾地,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次家,孩子跟著老人,学习跟不上,性格也变得內向,我们这心里,就跟针扎似的。”
李昊夹起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细细咀嚼,仿佛在品味赵高工那番话里的苦涩。
他若有所思地看向眾人,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我记得员工档案里有统计,
星港城现有员工子女中,『留守儿童』比例是多少来著?”
“76.3%。”杨妍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她的平板上调出精確数据,声音平静却带著一丝不容忽视的严肃,“而且分散在全国892个县市,最远的在疆省阿勒泰。那里的孩子,可能连基本的教育资源都很难获取,更別提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了。”
李昊眉头紧锁,这个数字像是一记重锤,敲在他心上。
他放下筷子,目光穿过食堂的喧囂,似乎看到了那些散落在全国各地、渴望知识眼神的孩子。
当晚,李昊独自在实验室待到了凌晨。
实验室里灯火通明,只有他一个人的身影在仪器和资料间穿梭。
他面前的工作檯上,整齐排列著三代“神经学习加速器”原型机。
第一代像是一顶笨重的头盔,第二代缩小成发箍大小,而最小的只有蓝牙耳机大小,
乳白色的外壳在灯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泽,宛如一件精致的艺术品。
“就是它了。”李昊拿起最新型號,轻轻戴在耳后。
这个小小的设备,或许能成为改变无数孩子命运的钥匙。
“李总,您真要量產这个?”匆匆赶来的技术总监陈明喘著粗气,满头大汗,脸上写满了震惊和担忧,“虽然临床试验通过,但大规模应用还需要至少两年的观察期!这可不是闹著玩的,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李昊摘下设备,眼神却异常坚定,仿佛能穿透眼前的困难,看到未来的希望:“等不了两年。你知道现在农村和城市学生的知识差距有多大吗?相当於隔著整个资讯时代!城市的孩子可以通过各种高科技设备、优质的教育资源轻鬆获取知识,而农村的孩子可能连一本像样的课外书都很难看到。这设备能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三个月內追平城市孩子的知识储备,让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去追逐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