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杠杆时代,迅速膨胀
后续就如同秦远所设想的那般。
莫斯科市政府通过《消息报》《工人曙光报》《真理报》等机关媒体向外声援远东集团,为远东国际银行站台之后。
那些催促着苏联中央银行的声音,顿时消失了不少。
而随着莫斯科国立银行与远东国际银行的交叉持股方案,出现在报纸上之后。
各界哗然,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远东国际银行转眼之间,竟然就得到了首都国立银行的支持。
那些关于“诈骗”、“庞氏骗局”的指控,在莫斯科国立银行这块金字招牌面前,顿时沦为了可笑的酸葡萄心理。
至于“扰乱金融秩序”?
连莫斯科市政府和国立银行都联手力挺,谁还敢说这不是秩序的一部分?
有了这双重至高背书,民间对远东国际银行的信任度非但没有因诉讼受损,反而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苏联各地的分行门口,排队存款的队伍变得更长了。
而就在这种氛围之下。
位于伏尔加河畔的“伏尔加格勒拖拉机制造厂”,却是风雨飘摇。
这家工厂曾是苏联工业的骄傲,其庞大的厂房和部分军品生产线是其雄厚实力的象征。
然而,在联盟整体的经济痉挛中,这家万人大厂也陷入了发不出工资、濒临停产的绝境。
几天后,一份措辞恳切、盖着鲜红公章的求救文件,被郑重地摆在了秦远的办公桌上。
文件里充满了对工人失业、社会动荡的忧虑,以及对远东国际银行这位“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的殷切期盼。
看着这份几乎可以说是“剧本”的文件,秦远嘴角勾起一丝洞悉一切的弧度。
他清楚,这出自叶卡捷琳娜派系在当地一位实权官员的“精心安排”。
现如今戏台已经搭好了,该如何唱,就看他的表演了。
想到这里,他将王功泉给直接叫了进来,仔细的嘱咐了一番后。
秦远将文件递了过去,淡笑道:“老王,你亲自带团去一趟。”
“记住,你的身份不是掠夺者,而是拯救就业、维护稳定的英雄。”
“既然是英雄,就要坦然接受属于你的掌声和鲜。”
王功泉作为从国内下海潮的精英人物,摸爬滚打已经好几年了。
对于这种操作,早已是心领神会。
王功泉沉稳地点点头:“秦总,您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旋即,一支由顶尖律师、精算师和公关专家组成的豪华团队,在王功泉的率领下,以“救世主”的姿态驾临伏尔加格勒。
面对眼巴巴的地方官员和惴惴不安的工人代表,王功泉这名外国人的演讲可谓是充满感染力。
“工友们!同志们!”
“远东集团绝不会坐视国家的支柱产业倒下,绝不会看着上万名工人兄弟失业!”
“应伏尔加市政府的邀请,我们决定,向贵厂提供一笔二十亿卢布的低息紧急援助贷款,帮助工厂渡过难关,恢复生产,保住在场每一位的工作岗位!”
话音落下,全场先是寂静,随后全场沸腾,掌声雷动。
工人们热泪盈眶,仿佛看到了救星。
然而,在那份厚达数百页、由顶尖律师团队精心拟定的贷款合同中,却埋藏着一个致命的“魔鬼条款”。
【贷款方同意,在无法用现金偿还本息时,可以用工厂生产的“伏尔加-5型”拖拉机,按照合同签订时市场价的30%进行折价抵偿】
这个比例,低得令人发指。
它意味着,工厂即便开足马力生产,其创造的价值也远远跟不上利滚雪球般的债务。
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合法的财务陷阱。
结果毫无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