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 > 第53章 第五十三章

第53章 第五十三章

朱棣目光沉稳地扫视著朝堂上的文臣,心中虽有不满,但也无可奈何。方孝孺之死让他意识到文人对政治与歷史的重要性。他想招揽知识分子,却发现朝堂上儘是他杀戮对象,无人可信赖。这时,他注意到角落里一位身穿儒衫、蓄著长须的中年男子,神情落寞。若非朱棣眼尖,很难发现此人。

文臣们纷纷跪拜:“参见陛下!”朱棣淡然回应:“眾爱卿免礼。”隨后缓步走向大殿**。他仔细打量群臣,这些人有的曾追隨太祖朱元璋,有的对建文帝忠心不二。巡视一圈后,朱棣问道:“国师提议新政,诸位有何看法?”

他语气平和,问题却直击要害。大臣们面面相覷,表情尷尬,气氛降至冰点。他们没想到朱棣会首先提及此事。李武要废除八股文,取消科举考试中的八股取士,这让他们难以接受。谁能想到要废除他们赖以晋升的手段?天下文人都依赖八股文,此举无疑是动摇根基。他们决不允许这种提议通过。

朝堂一时陷入沉寂。

三品官服的文人自列而出,朗声道:“陛下!当今文臣皆出自八股科举,八股取士岂非培育了无数贤才?“

朱棣脸色渐变,那人却不顾,直言:“陛下可知秦始皇求仙被欺,秦二世而亡?此新政恐重蹈覆辙。“

朱棣侧首望向李武,担心此人触怒李武。李武未显怒意,仅对朱棣微笑点头,朱棣稍安。

朱棣目光凌厉,质问跪者:“汝乃建文旧臣?姓名官职?“

廖鏞挺身回稟:“臣廖鏞,中军都尉府左都尉,正三品。“

朱棣忆及廖鏞祖父德庆侯,此人因僭越之罪被赐死,朱棣再问:“德庆侯与汝?“

廖鏞惊喜应答:“乃臣祖父。“

朱棣望向李武,眉微皱。李武冷笑,察觉到权贵余孽隱现。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朱棣復问:“汝非方孝孺门生?“

廖鏞神情骤变,曾与方孝孺有师徒之谊,现已被朱棣核查。锦衣卫遍布,无人能逃。

朱棣逐一排查著每位大臣的信息,特別是建文旧臣的相关情报。

空气凝滯得仿佛能掐出水来,廖鏞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一个字:

“是。”

冷汗早已浸透他的衣背。既然朱棣能提出这个问题,廖鏞明白,隱藏与方孝儒的关係根本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锦衣卫不是吃閒饭的,索性坦然承认,至少还能留下好名声。

听闻廖鏞的回答,朱棣面无表情,只是装作疑惑地问:“奇怪,一个读书人却成了武將?”

廖鏞哑口无言。严格说来,他虽出身武將之家,但幼年便投至方孝儒门下,本该是文官才对,又怎能带兵打仗?

片刻沉默后,廖鏞辩解道:“因建文帝仁慈,加之家祖功勋卓著,我才得以升任左都督。”

这一句话足以证明朱允炆对文人的优待,竟让文臣统领武职。这等怪事,实在令人费解。

朱棣並未再追问廖鏞,而是转向朝堂眾臣,语气平静却带著威压:“诸位爱卿,若有谁反对国师新政,可直言。”

文臣们先看了跪地的廖鏞一眼,又瞥向龙椅上的朱棣,权衡利弊后纷纷跪下。

齐声道:“恳请陛下收回成命,新政误国!”

显然,这是早有准备之举。李武与朱棣目光交匯,眼中寒意尽显。

他们未曾料到,竟有如此多武將反对废除八股制,甚至一些文臣也加入其中。平日里水火不容的两派,如今竟因新政结盟。即便立下赫赫战功,也难平息悠悠眾议。

朱棣脸色愈发阴沉。作为天子,他自然在意身后之名。然而,相较於目睹的那些惨烈场景,他更担忧大明將来会山河动盪,皇室子孙遭逼迫致死。

隨手指向一名跪地武將,朱棣冷冷发问:“你为何反对新政?”

被点中的武將惶恐万分,急切答道:“臣虽为武將,但深知八股科举为朝廷选出多少有用之才。”

满朝文武,谁非科举出身?

朱棣听罢武將之言,陷入沉思,神情稍显缓和。

这是他的肺腑之言。

若无方孝儒之事,若非李武让朱棣目睹后世的悲凉景象,他或许也会认同八股取士。

朱棣环视殿內齐刷刷跪伏的群臣,声音疲惫:“诸位爱卿,皆反对我新政?“

百官闻声,纷纷俯身叩首。

“臣冒死进諫!新政误国!“

“臣以死爭!八股绝不可废!“

“臣等愿以死明志!“

一时之间,朝堂迴荡著坚定的呼声。

朱棣面露难色时,李武起身,从容拾阶而上。

立於跪拜的百官之前,冷然说道:“尔等既如此坚持,便隨这新政一同赴死吧!“

此语一出,殿內气氛骤寒。

即便是端坐龙椅的朱棣,也被惊得几乎站起。

跪地的百官更是怒不可遏,恨不得生啖其肉。

若目光可**,李武早已尸骨无存。

李武无视百官的敌意,缓步前行。

淡然开口:“太祖在世时,虽以武定天下,却对文人优渥有加。“

世人多传朱元璋苛待文人,致使士林怨愤。然而,书写这些的正是文人自身。

纵观明朝歷史,因过分推崇文人,最终导致国势日衰,土木堡一役后更是一蹶不振。

李武续道:“洪武三年,太祖设科举,文科专考四书五经,文体统一八股。“

“登第者皆可入仕,秀才亦享乡里优待,免赋税。“

“前朝百年仅开十六次科举,太祖岂不尽心?“

他稍作停顿,目光扫过伏地的群臣。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朱元璋已足够厚待文人。

虽不及李唐,却较前朝强太多。

加之建文帝诸多举措,文人地位已达巔峰。

可培养出的,却非忧国忧民之辈,也不是国之所需。

昔日被世人视为栋樑的天下世家,今日不过沦为大明的蠹虫!

“如今俯首於朝廷的,究竟是我大明的忠臣,还是世家的鹰犬?”

百官沉默,无人敢发声。

李武一句质问直击要害。

此间眾人,谁非出身显赫?要么是前朝重臣后裔,要么是权贵门生。寒门学子能有几人立足?

进入此殿,谁又非达官显贵?

李武见无人回应,再问:

“家中拥有百亩良田者,请举手。”

眾官互视,百亩良田实在寻常,几乎同时举手。

“千亩良田者,请举手。”

举手者未放下。

这些人多为建文旧臣或追隨太祖的老臣,皇帝赏赐千亩並非难事。

李武再问:“万亩良田者,请举手。”

少数人开始放下手。

李武点头,看向朱棣,后者微露困惑。

李武未急,又问:“百官中,收藏古玩字画、土地,身价过万两者,请举手。”

又有一些人放下手。

万两银子对朱棣也是巨款,建文朝年收入不过百万,而朝堂百官竟相当於大明全年税赋?

朱棣震惊。

李武接著问:“身价十万两者,请举手。”

似乎有人察觉气氛变化,多位官员放下手。

李武继续:“百万两者,请举手。”

全场无人响应。

朱棣已觉异常,古代良田价值严格,亩產高者才称良田,每亩约值三四两银。以此推算,朝中应有不少身价百万者。

李武望向百官,嘴角浮现笑意。

他早知百官不会说实话,这些问题朱棣早已心中有数。

李武转身对朱棣道:

“陛下,烦请锦衣卫指挥使上前。”

朱棣点头,身旁太监高呼。

“宣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覲见!“

李武眉心微动,没料到会是纪纲。

这纪纲的名声不佳。他曾假传圣旨,私自盐场取盐数百万斤,侵占官船运输,据为己有。还构陷数百家富商,夺取他人资產。犯下的罪行数不胜数,最终被朱棣以谋反之罪凌迟处死。

没想到今日朱棣召见的人竟是他。朱棣身边的宦官听令后高声喊道:“宣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覲见!“

朝堂上,百官脸色骤变。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时,初衷是控制不法官员。但经歷胡惟庸、蓝玉案后,锦衣卫的权势过大,连带牵连近十万人人头落地,让人记忆犹新。仅“锦衣卫“三字已让眾人噤若寒蝉。

一名锦衣卫官员迈著沉稳步伐进入大殿,身穿银白飞鱼服,表情严肃。他手中捧著厚厚的一沓奏摺。

还未等朱棣开口,宦官便主动上前接过奏摺。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最长的河 乱世军户:从鲤鱼换老婆开始! NBA之绝对统治力 我这钓鱼竿永不空军,你送给真空军了? 传奇:每天一条捡尸信息 复沦陷 太渊之烬 魏晋不服周 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剑出星宿毒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