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大片遇冷,也和我们想要分成有关。”
沈善登懵了!
后世他看过一则新闻,说其他国家的电影,在中国放映,会要很高的代理费。
原因就是中国市场大,所以他们要的也多。
这也是一些外国电影,比如本子动漫电影,国内不发行的原因,要价太高了。
合着。
当国内电影市场大的时候,要给别人高价代理。
而当国产电影要进入外国大市场的时候,却要低价贱卖。
都是输呗!
就一点定价权没有呗!
没有市场的时候,没有定价权。
有了市场,也没有定价权。
沈善登惊呆了。
这个行业,怎么有点不太正常!
韩三平让他接着说:“你没说完呢,什么给你的依仗,有信心票房破十亿?”
沈善登回想一下,刚刚说到了第一个剧情点价值三亿。
“第二个大剧情,徐达、常遇春北伐中原,然后大明建立,主角团融入大一统洪流。这个剧情至少两亿。”
“然后攻克大都,实现了史无前例的以南伐北,大一统节点到来。自后晋割让燕云十六州,过去了四百多年,久浸胡风的北地,开始恢复华夏衣冠。”
“这个剧情点至少三亿,我到时候,弄个长镜头,做到既团结,又宏大。两个节点加一块5亿票房。”
“然后锦衣卫成立,身着飞鱼服,展现恢复华夏衣冠成果,拍出感觉,也能值两亿。”
负责内容的领导提出质疑:“锦衣卫应该是1380年前后,如果从朱元璋红巾军开始讲起,那跨度20年,主角团年龄跨度有点大。”
韩三平的秘书补充,他也做了功课:“锦衣卫应该是1382年建制,故事开篇元末那就是1355年,接近三十年。”
沈善登早有准备,根本难不倒他:“可以采用戏剧化处理,提前十年。”
“主角团成长线3亿,大明建立2亿,攻克大都、恢复华夏衣冠,锦衣卫建立,都有情绪点,嚯,怎么一算,十亿少了!”
“这还没算《大明颂》,到时候重置一版更好的,放在结尾,一下子把观众炸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歌曲混合着剧情高潮,观众情绪统统释放。”
沈善登越说越自信。
别人信不信无所谓,他信了。
“十亿?我觉得一点都不难!把大明的历史意义以及成就展现出十分之一,不,百分之一,那辉煌自信气象的一点皮毛,足够了!足够了!”
“从八国联军,西方压倒东方,再到半岛之败,多少年?五十年。刨去半岛之败,到现在,也是百年而已。”
“大明横压一世两百多年,何等辉煌!一点就够了!”
沈善登越说越兴奋!
祖宗太牛逼了!
周奇峰叹服,他就觉得自己师兄太能忽悠。
也就是春晚还没到来,要是看过今年春晚,会更熟悉。
赵本山、宋丹丹演的小品《策划》,就是那个“战斗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鸡肉两千一口,鸡心四千,鸡肝六千。
沈善登做的就是这种加减法,一个剧情点至少两亿,加吧加吧十亿就到了。
韩三平秘书质疑:“现在我们银幕才3000个,不可能。”
沈善登直接道:“这是静态的看问题,我们电影行业啊,在厂长的领导下,那是蒸蒸日上。”
韩三平笑而不语。
众人无语。
沈善登继续道:“政策也好,如今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万达院线等民营院线,都在发展。”
“2002年我们进行院线改革,建了11条跨省院线,19条省内院线,全国共注册35家院线,加入院线的电影院1024家,银幕数1843块。”
“04年全国影院数1188家,银幕数增至2396块,05年在调整,2600多块银幕,去年荧幕超过3000块。”
“今年就是3500,明年08年4000,09年4500。”
“《绣春刀之日月重开》这样的大制作,从立项到上映,至少三四年,最快在10年上映。”
“发展不是机械、线性的,很大可能会量变引发质变,到了10年,银幕有很大可能超过6000块。”
“到时,银幕数量、院线规模是现在的一倍,从《泰坦尼克号》当年的表现来看,我们的市场潜力没有完全激发。”
“《黄金甲》要是有大船一般的质量,翻个倍不成问题。《绣春刀之日月重开》质量,肯定能比得上一半大船。”
“《黄金甲》翻一倍是6个亿,在院线规模扩大一倍的情况下,再翻一倍,12个亿。”
“十亿,不难。”
沈善登直接上数据,有理有据,使人信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