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三平脑子过了一遍,做电影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这个提法好!
沈善登接着道:“厂长,现在古装电影,大片战略,到了更进一步的时候了,前面不管是多么危险,多么大的困难,我都愿意去闯,为古装电影,为大片战略打出一片天。”
“做中国电影的一名闯将!舍我其谁!”
“这件事也只有我能做到!”
沈善登用上了几分演技,对上管理也有技巧。
不能把对上管理认为就是简单拍马屁,纯舔的,沈善登做不到。
就算做到了,也很容易被抛弃。
韩三平这样的人,沈善登不知道对方私下什么样,就算知道,要做什么,也轮不到他。
说难听点,提着猪头,找不到庙门,找到了,也打不开。
而有一点,沈善登知道对方需要,那就是在路线上支持他,肯定没错!
他写的那篇文章,看似批评,实际上结合韩三平的报道言论,就能发现,相比于电影从业者和业界,韩三平是少有的清醒者。
看似是批,实际上夸。
只是这个夸,有水平的人才能看出来。
“好,好,好。”
韩三平接连叫了几个好,很是满意。
聊了会。
韩三平下午有个会,要休息,这才结束谈话。
沈善登和周奇峰告辞离开。
还没走远,韩三平的秘书过来了,把装着《大明颂》的u盘要走了。
关上门。
韩三平让秘书调好了电脑,他慢慢听着。
第四遍!
沈善登作为80后小登,重生而来,对未来并不迷茫,自信都溢出来了。
而对韩三平这种50后老登来说,是完全不同的感觉。
经历过物资极度贫乏的时候,也经历过社会的动荡,然后又见证了经济逐步腾飞。
虽然他也保持乐观,但并不知道未来如何,也不确定雄伟蓝图能否实现。
而在这首歌里,韩三平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自在,轻松。
那些被定义塑造的历史,那些加诸于身上无形的枷锁,那些所有的一切。那是近代史的黑暗,也是这个古老民族的自尊
似乎都在这首歌里了。
“中华,我们中华啊。”
他一声喟叹。
久久不语。
出了北影厂。
“啊!”
周奇峰忍不住兴奋的大叫一声,原定一个小时,谈了有3个小时,还一块吃了饭,不是一般的成功。
大成功!
周奇峰比沈善登还要激动。
“师兄,你太牛逼了,太牛逼了!”
沈善登见不少人好奇打量,不乏北电的学生,提醒道:“别激动,咱现在只是八字有一撇,一定要保密。”
保密,就是保事成。
“是,是,是。”周奇峰不说话了。
回学校路上,周奇峰还是没忍住,像个好奇宝宝:“师兄,你真有把握把《绣春刀》拍出来,票房还能有十个亿?”
沈善登坦然道:“这谁能说得清楚,你问我,我问谁?”
周奇峰傻眼了,合着师兄在忽悠人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