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生以后不得了了。
不管是自己有这个认识,还是天赋,一下子抓住了关键。
俞剑红道:“不要急,这样吧,正所谓理论要和实践结合,小周。”
周奇峰一个激灵:“是,老师。”
俞剑红道:“你以后跟着你师兄,考勤和课题交给老师,电影管理要在实践中进行。”
俞剑红心里有种感觉,自己以后,可能要靠沈善登这个学生了。
有句话怎么说呢,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
反之,如果出现了“大孝子”,死了也不得安生。
生前好面子的,遇到了,身败名裂都有可能。
学生当然不是儿子,但也有例外,传承他学术和关系的学生,和儿子没什么区别,甚至更亲。
接触一年多,俞剑红也算熟悉了沈善登的性格。
土木专业,大学期间,本专业绩点保持全优的情况下,自学编曲和剧本创作,同时通过互联网创作了大量火爆歌曲。
然后转向文艺领域,以明星学生身份考了他的研究生。
除了本专业,一年半的时间,把导演、摄影、录音、剪辑、配乐,甚至表演本科的内容全学了。
行动上的巨人,执行力超强。
今天,沈善登再次刷新了他的认知。
不管《绣春刀》项目成不成,未来绝对可期。
所以,俞剑红把周奇峰正式交给了沈善登,沈善登要牢牢抓住韩三平,他当然也要捆绑好自己的学生。
俞剑红嘱托:“小周,以后师兄的话就是老师话,要多听、多做、少说。”
沈善登拍了拍周奇峰的肩膀:“老师放心,我一定好好锻炼师弟的能力。”
周奇峰感觉,肩膀上的担子重了!
有了老师的支持,沈善登全身心投入《绣春刀》的立项策划。
虽然目的不是这个,但是做戏做全套。
因为《绣春刀》而起,肯定要紧扣这个项目。
回到家。
大蜜蜜四仰八叉的躺在沙发上,见到沈善登,懒洋洋的她,来了精神:“今天怎么样,见到三爷了吗?”
沈善登露出为难的神色:“韩总什么地位,只是露了一面。”
这个项目八字只是有了一撇,肯定要保密。
至于华易、伯纳知道,那是他们圈子高。
得知开会消息的速度,是辨别圈子实力的小技巧。
沈善登前世听过一个段子,只是段子。
在某市的比较重要的会议上,刚点名一个企业,企业的老板,散会之后就向主持会议的领导请示。
态度很卑微,深刻的检讨,但是手段很强硬。
就是告诉有关人员,你们里面有我的人,小心点。
大蜜蜜不知道初审过了,说明她的公司荣鑫达在电影圈,或者说在院线电影圈子处于边缘。
知道点消息,一定会让大蜜蜜来打探口风。
大蜜蜜不以为意:“电影圈很封闭,哪有一步登天的机会,你要不和周洁论那样,拍个粉丝电影。”
电影资源从来是几个圈子的专属,然后边缘分配,她所在的公司,也够不到多少电影资源。
沈善登感动:“蜜蜜,你真好。”
大蜜蜜一下子警惕了起来,沈善登这个态度,一看就是没想好事。
封闭了自己。
“你不要过来啊!”
沈善登无语,这是把他想成什么了?
他只是心里有点亏欠。
没办法,想要成事,口风就要紧。
1月11日。
一周后,中影就《绣春刀》项目立项审批开了一次扩大会议。
相比之前的小范围,大多是韩三平嫡系的小会,这一次有了更多势力参与。
沈善登明显感觉到了压力。
有人想插手,有人想直接换了沈善登,还有人想捞钱。
1月16日。
到了第二次立项会的时候,当沈善登说出要把所有的钱都用在电影上,不请港台明星。
激起了更大的反对潮。
意见充分表达了,韩三平把沈善登叫到了办公室:“他们的意思是还没有过院线电影,先来一部中小制作.”
话音未落,沈善登重重点头,就等这句话了:“行!”
而韩三平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就有点破防了。
推荐没了,之前二十多天浪费了,只能爆更赶一下进度。现在人也阳了,算是拼命了。求一下追读,一定要追读啊,重写追读掉的厉害。
也多谢大家的投票还有打赏,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