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为了服务于皇帝制度,为了稳定。
不是某个皇帝性情如何残暴,不是某个地方的人如何奴性,一定要把人割了,要害人。
而是现实发展决定的。
好比藩王继统之后,其他藩王也姓朱,凭什么没有资格?
这个不取决于藩王想不想,藩王不想,也有人推着某个藩王走。
藩王继统如果处理不好,尚且会动摇皇统,产生动乱,何况是后宫?
如果皇帝的儿子不是皇帝的,那等同说谁都可以当皇帝。
太监的出现,是现实需要,也是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的结果。
古代,人的再生产是很重要的,耕种技术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人祭就会渐渐消失,因为劳动力有产出。
一粒种子产出十粒,十几粒,这比经商赚的多。
太监制度出现,说明这个地方的生产力,能够担负一批不生产人的人。
包括宫女也是如此,宫女嫁娶困难,不发展到一定程度,承担不起这种消耗。
明朝相对来说,可以说古代中国最文明的一个时期,太监、宫女生活其实还算不错。
不能从清朝,特别是清晚期去看明朝。
和陈坤说了戏,沈善登又和李建义聊了会。
就是《天下第一》的曹正淳,《人民的名义》季检察长,一级演员,国家话剧团演员。
也是主角陈默的人生导师,老太监顾安的扮演者。
本来想找倪大红,对方正好有一部戏。
沈善登考虑《大明王朝》的演员不好太多,就向李建义发起了邀请。
结果,又捡到宝了。
这位比陈道明还好,没有劲劲的味道,有着上一辈老带新的风格。
省了沈善登很多事。
《督公》最开始用那么两三分钟的剧情,有少年陈默的戏份。
2007年,陈坤已经31岁,骨骼结构、皮肤质感、眼神气场,不可能演十四五的少年。
年龄存在不可跨越的差异。
即使用顶级化妆术,也易产生违和感。
《大秦赋》40岁张鲁一演13岁嬴政的灾难案例,沈善登不想犯这种错误。
而如《本杰明·巴顿奇事》的数字减龄技术,成本极高且不成熟,国内更无能力实现。
最终还是两人分饰,人选也是现成的,签约荣鑫达的杨洋。
杨洋是军艺舞蹈系学生,贾宝玉扮演者,今年十六岁,扮演十三四岁的少年不违和。
而且《红楼梦》剧组事情不断,拍摄要等明年,杨洋有的是时间。
沈善登不追求“像陈坤”,而追求“像角色”。
为此,沈善登让杨洋提前1个月进组,由陈坤亲自指导神态细节,如垂眸、抿唇,又让他跟组,培养两人默契,最后拍摄电影开头的戏份。
李建义进组之后,手把手教起了杨洋,比陈坤教得还好,一份工资,相当于多请了演技老师。
“沈导,是个了不得的导演。”
沈善登走开后,李建义感慨。
单纯从表演角度,沈善登不满口艺术调调,也不折腾演员,能用方法派,不提倡用体验派,很务实,也很好。
6月30日。
横店这边的戏份进入杀青阶段。
拍摄少年陈默刚入宫学规矩和武功的戏份,李建义的表演把沈善登震住。
“遇嫔妃、皇子需避道跪伏,接见六部尚书以上要跪迎,犯错受责,磕头用手可以垫一下,但是砸出声。”
“膝盖套上膝少受罪,不要年轻不在意,老了你们就知道,有内气也受罪。”
“跪下去起来之后,立刻去掉身上尘土,衣履有尘渍者杖二十。”
“惹了大太监或者贵人,打自己,要喊小的该打,打要打出声,这个时候使劲一点,吃亏最小。”
“练出了功夫,不要翘尾巴,皇宫之内,三流遍地走,二流多如狗,随便见个人,就可能是一流。”
老太监结合功法《太阴宝典》,讲了步法。
“前行先抬右脚,后脚反之,乃是阴退阳进。迈左脚呼气,迈右脚吸气,乃是阴阳转换之道。”
“最高是静烛的功夫,能够手里捏着蜡烛,活动做事,烛火不摇不动不灭。”
李建义演出了淡淡的扫地僧风格,知道蝇营狗苟但又选择安于平淡,甘为人师的老太监形象。
完美符合沈善登心中主角的精神导师要求。
这是最初塑造主角性格的人,奠定了陈默知足而不满足,追求而不奢求,内心强大的性格,这个表演才有说服力。
这才是了不起的演员。
“卡。”
沈善登叫好:“李老师演的太好了,恭喜李老师戏份杀青。”
这个时代,遍地有黄金。
小生演技好,价格便宜,而上个时代培养的演员,还没彻底老去。
李建义戏份杀青,杨洋戏份也杀青了。
横店这边进入最后一场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