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太阳》都没有。”
“吘~~~”于东当场瘫在了小放映厅的座椅上。
他,命太苦了!
“老哥你别吓我。”
沈善登怕了,赶紧去叫于东的司机和助理。
于东连忙阻止:“我没事,我没事。”
忽而,惨笑一声,沈善登头皮发麻。
“真砸了,砸手里了。”
沈善登劝道:“电影除了剧情,画面还是可以的。客观的说,江文要是拍个《寻枪》的故事,加上点美女、大腿,我觉得票房破亿不难。”
江文和张艺谋、陈凯歌一样的毛病,作者心态。
他们三个,要是弄个好本子,老老实实按照剧本来拍,审美、画面是真的没问题,世界一流。
偏偏人菜又爱玩,不懂得扬长避短。
陆川的《寻枪》,是江文禁导期间,手把手给陆川拍出来的,反而不错。
于东不想说什么了,他以后都不想碰江文的电影。
“沈导,你帮我想想,有没有法子救一救。”
沈善登想了想:“法子是有,就怕来不及,”
于东瞬间涌起希望:“你快说,老哥求你了。”
沈善登道:“这部戏是江文对上个时代的一种解读,以他视角来说受众太小。”
“最多再加一些文艺片爱好者,类似于《三峡好人》那种。”
于东要真抽过去了。
“《三峡好人》几十万票房啊.”
命太苦了!
沈善登安慰道:“江文毕竟是江文,不是贾章科能比的,卖个一两千万还是可以的。”
“吘~~~”于东不用装了,差点闭过气。
两千万,作为发行方也就分个两百万,而他发行《太阳》是当做上亿票房发行的。
广告、拷贝、各种活动,光威尼斯、bj两场盛大首映礼就了两百万。
于东投了重金,是千金买马骨,没想过赚钱,就是复刻张伟平、王忠军绑定一位大导演,让博纳具有顶级制片能力。
终于明白最初投资江文的太合,还有王忠军为何不搭理对方了,太坑了!
沈善登想跑,于东也太吓人了。
不知道是不是装的。
“还是有机会的,我觉得至少有两条路,如果双管齐下,收回成本可能很难,但不会亏的太惨。”
于东急迫问:“快,快说。”
沈善登道:“第一条路,就是复刻《大话西游》的成功经验。”
“大话西游?”于东疑惑。
“这部电影一点不好看,当年票房也扑死了,但是北大学生一通吹,大家都吹,一下子成了情怀。《情癫大圣》打着《大话》的名头,狠狠捞了一笔。”
沈善登解释:“《太阳》云里雾里,非常意识流,就要走这条路。江文想讲上个时代的故事,那就大大方方的讲就是了。”
“不能从他的视角去讲,要从学生视角切入,很多学生,特别是顶级学校的学生,是有精英主义的,屁股不由自主的站在了精英立场。”
“不要强调江文视角,而是主打对上个时代的不同解读。”
“舆论不是贬吗,你们片方就从另一个视角出发,讲上个时代不是废铜烂铁,是激情的岁月,让学生代入。”
沈善登给了方案:“时间有点紧,你必须马上找北大学生,写一篇带着怀旧又文青,又小资范的文章,然后撒币,再找纸媒,公共知识分子鼓吹。”
“已经开学了,最好你们能进入排名高的学校交流,你们的票仓就是学生。”
以后某b这么多喜欢江文的,就是一种视角错位,把没有参与社会劳动,脱产的自己视为精英。
足以说明,国家发展的水平高,让很多人都上了大学。
而且普通的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否则不会这么乐观。
现在的话,要从顶级大学入手。
如今产业链没有升级,像汽车工业,只有打螺丝和销售岗位,研发岗位非常少,普通大学生很难乐观。
于东倒吸一口凉气:“这不好做,这个角度,一些媒体不会喜欢。”
于东有点明白了,怪不得那么多媒体说看不懂。
估计也和电影视角有关。
时间还紧,找人不好找,北大恐怕要找工科,学文的不一定喜欢。
特别是公共知识分子,恐怕是反对,只有拿钱买,再加上砸媒体的钱,又是急活,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于东还有其他担心:“用这个方向进校园,有风险。”
沈善登也知道于东来做很难,但江文是有资质和牌照的,说道:“江文行。”
于东脸色一苦,太难了。
“另一个路子,我看看能走吗?”
沈善登简单粗暴道:“打华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