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双丝签
入口软糯弹牙,却和寻常面粉的口感不同,有淡淡的豆香,应是用绿豆粉制成的面皮。
稍微嚼了嚼,黄瓜和糟萝卜的爽脆和鱼虾的鲜滑在舌尖上绽开。
几乎没怎么用调料,大概只放了些盐、酱油、芝麻油和胡椒粉,但鳜鱼和河虾处理得很好,吃不出丝毫腥味,却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鲜美,吃起来清淡爽口,正合宋人尤其是文人墨客的口味。
味道是不错的,但五十文一个属实偏贵了。
吴铭本以为取了个“山海兜”的名字,不说山珍海味,起码得整点海鲜吧,结果选用的是鳜鱼和河虾,而且用量少得可怜,清风楼果真不坑穷人啊!
谢清欢也哼哼道:“正宗的山海兜该用蕨菜、竹笋和海鲜来做,蕨菜和竹笋已然过季,换成黄瓜和糟萝卜倒没什么,竟连海鲜也替换成了河鲜,这一没山二没海的,如何能叫山海兜?”
敢情是清风楼自行魔改的低配版。
吴铭好奇询问:“你家店里应该也卖这道菜吧?”
“当然!”谢清欢略显自得,“山海兜本就是高阳正店的招牌菜,清风楼不过是拙劣的模仿罢了。”
“那你家的山海兜卖多少钱一个?”
“一个只卖两百文。”
“只?”
李二郎瞪大了眼,险些被嘴里的食物噎住。
他一日的工钱连个山海兜都吃不起,到了谢铛头口中却这般轻描淡写……嘴里的食物顿时没那么香了。
谢清欢正色道:“一分价钱一分货,海鲜比河鲜珍贵多了,也只有谢家的正店敢卖这个价,换作别家,两百文可吃不到正宗的山海兜。清风楼多半也是顾虑成本,才替换了食材。但改了食材不改菜名,委实可耻!”
这话没毛病。
谢家就是干这行的,运进东京的海鲜可以以成本价直供酒店,自然对别家具有竞争优势。
谢清欢忽然话锋一转道:“别家不行,吴记川饭一定可以,咱们若是卖这道菜,两百文一个必定赚不少,是吧师父?”
她犹记得师父做赛螃蟹时,只是出门一趟,不多时便带回来新鲜的海鱼。
只要师父有这个意愿,每日施展缩地成寸去海边走一遭,海鲜食材的成本必将远远低于谢家的正店!
吴铭摇摇头道:“赚钱的前提是要卖得出去,来咱们店里用饭的客人,你觉得有几个吃得起两百文的山海兜?就算是吃得起,同样的菜品,客人为何不去环境更好、服务更佳的正店享用,非要来咱们的小店?”
“师父说得对。”
谢清欢虚心受教,又说:“等以后做大做强了再卖也不迟。”
吴铭哑然失笑。
他算是看出来了,山海兜只是个由头,他这徒弟其实是想和自家的正店打擂台。
倒不一定是针对谢家,多半是想以此来证明自己吧。
这时,房门再次被拉开,大伯呈上第二道菜双丝签。
“三位的菜齐了!请慢用!”
签菜同样是宋代的流行菜式之一,最受追捧的当属羊头签,几乎是士大夫和富商大贾聚会宴饮时必备的美食。
签菜和兜子一样,也是用外皮裹上馅料,不同的是,兜子是熟皮裹熟馅,签菜则是生皮裹生馅,卷成圆筒状,再上锅蒸制或下锅油炸,和今天的春卷有点像。
充当外皮的可能是面皮、豆腐衣、猪网油乃至于羊肠,馅料同样五八门:鸡丝签、鹅鸭签、肚丝签、荤素签……就没有不能做成签菜的食材。
一份只有三个,正好一人一个。
“咔嚓!”
入口酥脆,浓郁的脂香瞬间充盈口腔,显然是用猪网油裹起来炸的,每一口下去都是满满的油脂,李二郎吃得一脸满足,但对不缺油水的吴铭来说有点太腻了。
双丝用的是鸡丝和鸭丝,肉质很嫩,炸的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可惜味道基本都浓油重脂给盖住了,唯有细细咀嚼,才能吃出淡淡的葱香和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