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画
酬宾引客自古有之,这事并不稀奇,矾楼初开业时,便张榜宣称要给每天第一个到店的客人赠送金旗,噱头着实不小。
吴铭没有矾楼那么大的手笔,他为七夕佳节定制的优惠活动主要有以下三条:
1.夫妻到店用餐一律半价;
2.父母携女儿到店用餐一律半价;
3.凡到店用餐者,皆赠瓜和果食。
活动时间:七月五日至七月七日。
瓜和果食都是宋代七夕的传统美食,前者是用蔬果雕,这对吴铭来说轻而易举;后者则是用油面蜜制成奇巧百端的样,和今天的画有些相似。
七夕节又叫乞巧节,按宋时习俗,须得图个“巧”字,无论是玩具还是食物,只要做得足够精巧,便会大受欢迎。
而画不仅外形精巧,味道也甜滋滋的,用作噱头再适合不过了。
因此吴铭打算“挂果食赠画”。
成都画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川渝地区流行一时,只是近年来从事画行当的人数较过去有所下降,在街头已不多见。
吴铭不曾学过这门手艺,但家里的某位老江湖会。
吴振华过两天就要去医院复查,老爷子是个闲不住的人,早盼着重出江湖了,看他的状态应该是没什么问题。
即便复查结果良好,也不可能让他上灶干活,做画倒是不错,既能让老爷子过把瘾,又不至于太辛苦,就不知道当年的手艺还在不在。
上个月游览保康门瓦子时,吴铭便已发现,勾栏外悬挂张贴的旗牌、纸榜和招子,简直是绝佳的招商版面,竟然没有商家投放广告?
宋人还是太保守了。
吴铭不仅要在八仙棚周围投放广告,还打算让戏班子在报幕或谢幕之时,顺带提一嘴吴记川饭的七夕活动,用现在的话说,这叫口播植入。
这种超前的宣传模式对四人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
孔三传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说道:“仅是如此,倒不必寻教坊商洽,勾栏外挂什么布招,演出时如何报幕,都由班子说了算。吴掌柜只需使些银钱,同当日演出的班子谈妥即可。”
吴铭微微颔首,对张、孔二人说:“我不常逛勾栏瓦舍,不认识几个班头,还要劳烦二位替我打问。选临近饭时演出的班子,按我适才说的,四面招子,一次口述,五贯报酬。有意者可引来店里详谈。”
张关索和孔三传是勾栏里的“签约艺人”,和八仙棚的各路戏班子在同一个圈子里混,哪怕无甚交集,至少也能联系上。
两人齐声应下。
饭罢,给四人发过工钱,顺便算了下今天的营业额。
吴记川饭六月的日均营收在八贯左右,今天直接跌到不足六贯。
太学迁走的第一天,想它。
闭店打烊。
出了川味饭馆,吴铭摸出手机,划开屏幕,给老妈拨了个视频过去。
“喂,在干嘛呢?看电视啊,这是什么节目?没啥事,想跟我爷爷聊两句,他睡了没?”
屏幕晃了晃,瞬间变成雪白的天板,显然是老妈举着手机找老爷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