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礼成。
浩然文华气流转下,徐永生全身剧震,而他体内原先各有两层的三才阁,这时再次齐齐拔高!
眉心天阁、胸口人阁和腰椎地阁,这一刻全部从两层变作三层。
和先前入九品、八品时两次经验一样,徐永生此刻能感觉到自身神智、感官、力量、速度、敏捷、耐力、韧性、活力等等诸般要素都有所增长。
武道儒家七品,成了。
徐永生此刻内视己身,可见自己眉心天阁,当前三层,第一层和第二层内各有一块“智”之龟甲,而第三层中空荡荡。
胸口人阁,第一层内一把“义”之古剑,第二层内则是一方“信”之印章,新生的第三层同样空置。
而腰椎处地阁中,第一层、第二层各有一枚“仁”之玉璧,第三层空置。
自身接下来的修行,便是继续温养儒家五常,分别充盈修持新生的第三层三才阁。
徐永生跟随林成煊出了悬挂众多格致印的厅房,然后去见学宫司业罗毅。
“几个月以来,难得好消息啊!”罗毅笑叹。
徐永生行礼:“多有赖学宫各位师长教导。”
罗毅看看一旁林成煊,再看看徐永生,略微沉吟了片刻后方才说道:
“原先还考虑,入学一年内便突破八品,今年的年考之后,你直接升到太学就读。
不曾想你进步速度如此之快,这一年时间尚未到,你都已经七品了。
这样的天赋和进步,论理说升入国子学都说得通,但此前没有四门学跳过太学直升国子学的先例……”
距离千秋节大乱四个多月了,新的太学博士已经到任。
确实不是曹静那样的河洛名门出身了。
新任太学博士名叫燕德,乃是与韩氏并称的天下名门,放在整个大乾皇朝来看,比起因为女帝坤朝反复而起伏的河洛名门,怕还要更强些。
尤其燕氏之前才出过柄国多年的老丞相,现在虽然退休了,并不影响燕氏一族。
徐永生对此倒不介意,他同新到任的燕博士打交道比较少,了解有限,不会立即下结论,可以后续再观察看看。
只是此前同林成煊相处很好,所以徐永生这时看向一旁林成煊。
不过林成煊始终沉默不语。
真按照学宫规矩,徐永生从四门学升太学才合规,林成煊显然无心打破相关规定。
于是徐永生开口:“学生并无标新立异之心,只是不忍蹉跎时光,升不升学,如何升学,皆由列位师长定夺。”
“不管升不升学,肯定都不影响你接下来的修行。”罗毅微笑说道:“习武中有碍难处,不仅可以寻七学博士,也可以来寻我。”
徐永生答道:“是,司业。”
“关于七品境界,你自己有什么想法?”罗毅这时接着问道:“先前应该跟你讲过,先后顺序不论,但武者到了七品境界,三才阁有三层九阁,儒家五常需要至少各一阁。”
不遵守行不行?
也行。
代价是无法晋升六品武魁。
当然,另一个大前提是同一层三才阁所选儒家五常必须各不相同。
“王助教先前已告诫过学生相关道理。”徐永生言道:“学生始终牢记在心。”
他对自己七品期间三才阁的修炼,早有腹稿:
第三枚“仁”之玉璧。
第一组“礼”之编钟。
以及第二把“义”之古剑。
关于最后一样,徐永生还曾经考虑过另一个选择,即第三块“智”之龟甲。
早先定下主仁辅智的大方针,便是最优先五常之仁,然后五常之智,再接下来才是其他。
所以智在义先,第二块“仁”之玉璧后便是第二块“智”之龟甲。
不过少数时候也可以根据具体时局微调,整体不违背大方针即可。
当前徐永生有意第二把“义”之古剑,并非为了满足相应条件的儒家武学浩然刀,而是为了他在典籍厅书阁里新发现的一门武夫绝学。
其名为《破阵刀》。
原因很简单,这是一门长兵器陌刀法。
虽然徐永生当前还没有搞到趁手兵器,但不妨碍这门武学符合他的审美,也利于有朝一日他戴上玄黑方相面具后出手,与本人日常练武有更大的差异。
何况有句老话说得好,一些人,戴上面具才露出真面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