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我在民国种田的日子 > 第二章 寨墙春秋

第二章 寨墙春秋

樟木门轴转动的吱呀声惊起樑上灰鸽,扑稜稜掠过成排的鹿角叉。

林砚的注意力被武库里的新奇玩意儿勾走。

二十张柘木弓在晨光里泛著蜜色,箭羽红白黑三色分明,最里侧供著的九环大刀柄上缠著褪色布条——听说是祖太爷砍过捻军的宝贝。

“这个可摸不得。“

林广福及时抓住孙儿探向刀柄的手,变戏法似的从袖袋摸出个彩绘陀螺,“

你爹小时候玩过的。“

老族长布满茧子的掌心托著旋转的陀螺,刀刃般的北风忽然变得温柔,绕著祖孙俩打旋儿。

“咱们护寨队二百精壮,太行山南北都传著名號。“

林广福捋须轻笑,烟杆指点著武库里成捆的箭矢,“寻常百十人的杆子,听见林字旗就绕道走。“

老人忽然弯腰拾起片枯叶,叶脉在晨光里纤毫毕现,“光绪二十八年你爹十六岁,就是揣著这旗號,独个儿押二十车麻布下洛阳。“

“同治七年,五百捻子围了寨子整月。“

林广福的烟锅在女儿墙积雪上画圈,青金石菸嘴映著雪光,“大虎他太爷爷守东门,三眼銃打红了两桶水。“

老人突然跺脚,夯土发出沉闷迴响,惊起墙缝里越冬的寒鸦。

“大虎十三岁上少林,学的太祖长拳。“

林广福往孩子手心塞了块黍麵饼,“去年秋收,七个马鬍子撞见他巡夜,你猜怎的?“

老人烟锅在青石上磕出火星,“他抄起打穀场的连枷,硬是敲碎了三颗天灵盖。“

日头偏西时,麻田里枯杆的影子爬满夯土墙。

纺车声从鳞次櫛比的院落里浮起,和著井台打水的軲轆声,竟比城里的自鸣钟还准。

谁家灶间飘出醋熘白菜的熗锅香,混著羊圈沤粪的酸腐气,在暮色里酿成股子活泛的暖意。

林砚顺著绳梯往下溜,羊皮靴在夯土墙上蹭出两道泥印子。

柴火垛后探出虎子乱蓬蓬的脑袋:“砚哥儿!货郎说南边有吃观音土的......“佃户家的孩子从破袄里摸出草编的促织,“俺娘让少往寨墙根耍。“

“快瞧大虎叔练把式!“他忽然压低嗓门,像是要分享什么了不得的秘密。

护寨队长林大虎正在角楼前耍石锁,反穿的羊皮袄下肌肉鼓得像揣了活兔。

两百斤的青石在他手里转得比风车还欢,缺了半片的右耳冻得通红,隨动作一颤一颤像片摇晃的枫叶。

“大虎叔会少林寺的功夫!村里所有人都比不上他。“

王铁柱说得唾沫星子飞溅,“去年腊八,大虎哥空手撂倒头野猪,村里那天家家吃猪肉,猪肉可香了,可惜我娘不让我多吃。“

正午蒙馆的晨钟撞碎冰凌。

二十蒙童的诵读声里,孙秀才的戒尺敲著《千字文》:“治本於农,务兹稼穡——“突然三骑快马掠过寨墙,马鞭声炸得树梢积雪簌簌。老先生岿然不动,苍老嗓音竟压过蹄声:“曰衣食,曰温饱,此民生之本也!“

货郎郑瘸子的铜锣声混在暮色里浮沉。

这独眼汉子除了针头线脑,樟木箱底还藏著油纸包的梨膏。

“南边流民过了清漳河。“他边给女人们换顶针边嘀咕,“好在咱们寨墙高......“话尾被北风吹散在林砚换的铜钱声里。

林砚忽然读懂这座村寨的生存法则:夯土墙內循环著千年农耕智慧,狼牙拍下深埋著宗族延续的密码。

既有守护土地的执著,也有对抗乱世的微芒。

雪又下了,更夫老吴头敲著梆子转过祠堂角楼,羊皮灯笼映出墙根新糊的揭帖。

那张盖著潞安府大印的告示在风里簌簌,硃笔“剪辫“二字正落在祖太爷平捻军的壁画上——画中人的长辫与画外告示的墨跡在暮色里渐渐洇成一片。

林砚蜷在暖炕上看奶奶纺线。

樟木纺车转出细麻绳,月光透过窗纸上的冰,在墙上映出玉兰枝般的纹路。

“你爹那年十四,抱著纺车说要开布庄。“

老人絮絮说著,梭子穿过麻线像穿过岁月,“你爷爷当夜揍了他一顿,第二天却给他盘缠去了潞安府。“

“你二叔永强12岁去了太原读书,就再也没回来,说是去参加新军。也不知道这些年过的什么样,安不安全。”

窗外巡更梆子敲过三响,寨墙上的松明火把连成星链。

林砚贴著冰凉的窗纸,望见林大虎带人往箭楼运狼牙拍。

那些淬过火的铁刺在月光下泛著蓝光,却衬得纺车声愈发温柔——这座六百户的山村,正用千年练就的本事,在乱世里纺著自己的安寧。

深夜,太行山嶙峋的骨骼被覆上白鯨脊背般的素縞。

这种近乎圣洁的覆盖像某种慈悲的谎言——松枝折断声里,所有褶皱里的血痂正被悄然填平。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我一个反派,掠夺天命之子很合理吧? 穿书七零,恶毒女配被绝嗣大佬宠上天 五岁萌妃炸京城,我阿娘是侯府真千金 骨仙娘娘 人生消消乐后,我财富自由了 神医王妃毒步天下 轻晃 全家灭门后,疯批将军岁岁宠 手刃血亲!重生后我靠读心杀疯了 让我医武双绝,你管这玩意儿叫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