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申时记档,哪窝鸡吃食少、哪窝粪发稀,都得標明白。”
六婶从兜里掏出半截木炭:“俺在墙上木板画道道,横槓表病鸡,圆圈记產蛋数。”
“回头用艾草编成草帘子掛门头,驱虫好使!”
跟在后头两个帮工,急忙出去准备干艾草。
“为了防止疫病,除你们3个外,不准外人进入鸡舍,连族老们也不行。”
“晓得!”
六婶突然拍大腿:“要是鸡崽子闹病咋整?前年林麻子家鸡瘟,一死就是大半栏!”
“病鸡立马挪到西头空窑洞,每日晌午餵大蒜水,我托百草爷爷配了便宜药粉。而且,这么养的鸡我保证鸡不会生病。”
六婶突然咂摸出点门道:“你这哪是养鸡,分明是拿伺候月子的劲儿折腾!”
林砚合上本子咧嘴笑:“等开春下了双黄蛋,您蒸碗鸡蛋羹就明白嘍!”
林砚踩著刚撒过石灰的鸡舍小道,老远瞅见村里的粪肥总管在河滩拾牛粪。
这汉子本名林三粪,因祖传三辈管村粪堆得了个諢名,掌握“三温三寒“发酵法,是村里的粪便分类专家。
“张叔,给您揽个肥差!村里新建的鸡舍每周出五担粪,您拾掇乾净了,每担多给半斤小米。“
张老粪粪叉子往地上一杵:“鸡粪稀汤寡水的,沤肥都嫌烧苗!“
“不沤肥,养地龙。您在西坡挖六个浅坑,坑底铺秸秆,鸡粪掺三成石灰粉堆上,七天就能出肥。“
“地龙能卖钱?“
“比牛粪金贵!“林砚翻开帐本,“我爹的医药公司收活蚯蚓三十文一斤,晒乾的入药更翻倍。“
“七天出肥咋算?“
“头三日盖草帘子遮光,第四日掀开泼温泉水。“林砚画出粪堆剖面图,“上层收蚯蚓,中层肥土卖给村里统一收,底层废渣填药厂硫磺坑——百草爷爷说要配驱虫粉。“
“晓得!”
“三粪叔,眼下一间鸡舍每周出五担粪,等开春一间鸡舍,再添三间猪圈、两排牛棚,这再增加六个坑也不够糟践,你还得再加坑。“
“再加坑?西坡能挖的地界都占满了!“
“往河滩砂石地扩。“林砚捡根树枝画图,“那地种不了庄稼,挖坑不心疼,先建十亩地,专门堆粪。”
“十亩?“林三粪掰著粪叉齿算,“那得雇八个人手......“
林三粪粪叉子往地上一杵:“说得轻巧!光运粪的板车就缺三辆!“
“我回去跟爷爷商量一下,让族里出钱出人成立一个集肥厂,如何?”
“集肥厂怎么个章程?”
“这要你亲自到祠堂跟族老们当面商量。”
“而且猪粪比鸡粪骚十倍,招苍蝇咋整?“
“你可以分坑堆!“林砚掰著指头数,“猪粪单挖五坑,混上锯末子压味;牛粪掺麦秸,堆北坡当田底肥;马粪精贵,晒乾装麻袋卖给晋城药铺。“
林三粪豁牙笑出声:“这埋汰生意倒让你盘出来!你这神童之名我可算见识到了。“
对於被人当面称神童,林砚笑一笑也不当一回事,打趣道:“庄稼一枝,全靠肥当家,今年庄稼能不能高產全靠张叔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