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穿书七零,恶毒女配被绝嗣大佬宠上天 > 第116章 纪君善,边读书边创业

第116章 纪君善,边读书边创业

话说纪君善去学校一个月,便发现了商机。

京大的学生来自天南海北,南方同学吃不惯北方的粗粮饃,总念叨著家乡的米粉和腊肠;北方同学则好奇南方的茶叶和丝绸。

而学校小卖部的货永远是老三样:搪瓷缸、笔记本、碱麵饼干。

“同学,要广西腊肉吗?我从广西带来的,比供销社卖的便宜两毛。”

纪君善捧著大嫂寄来的腊肉,自己都没捨得吃,开始做起了生意。

第一个买的是法律系的师兄,尝了一口就拍著他的肩膀说:“来五斤,给我导师也带点!”

接著,他又將广西的旱藕、茶叶、香猪、马肉、珍珠黄玉米等在学校一一推荐。

他很快摸清了门道:用经济学里的“供需曲线”分析,南方特產在北方校园的需求量极大。

只要能弄到正品,哪怕贵一点也有人买。

他写信给大哥大嫂,让他们託运输队司机帮忙捎货,自己再转手卖给同学,一倒手就是翻倍的利润。

但纪君善不满足於此。

他发现校园里最紧俏的是“辅导资料”。当时大学教材稀缺,尤其是国外的经济学著作,图书馆里只有几本,还被教授们锁在书库里。

他托外语系的同学帮忙翻译,自己熬夜手抄,装订成小册子偷偷卖给学弟学妹。

“这是萨繆尔森的《经济学》精华笔记,五毛钱一本。內部资料,限量发售。”

不到半天,五十本笔记就被抢光了。

有同学质疑他“投机倒把”,他笑著解释:“这是知识付费,按劳取酬,政策允许的。”

第一个学期结束,纪君善算了笔帐:腊肠、茶叶、笔记等零零总总加起来,两千块变成了五千块。

他给弟弟妹妹分红,但两人不要,又將林染染给的零钱给他,让他放心大胆创业,以后他们跟著他躺贏。

他又发现京大附近的居民楼里,很多人家有閒置的自行车,但学生们租车难。

他就挨家挨户敲门:“我帮您保管自行车,每月给您五块钱,还负责维修,学生租车的钱我们三七分。”

不到一个月,他就收了两百辆自行车,在校园里开了个“诚信租车点”,按小时收费。

为了防止丟车,他还发明了“押金制度”——押学生证,还车时退还,这在当时可是新鲜事。

纪君善还发现留学生宿舍的外文报纸常常堆在角落没人要,就跟留学生商量:“我帮你们处理废纸,换你们看过的杂誌行不行?”

他把这些杂誌带回宿舍,挑出里面的时尚插图、科技新闻,剪辑成一本本海外见闻,卖给美术系、物理系的同学,每本两块钱,比买原版杂誌便宜多了。

不仅如此,纪君善的目光盯上了“高考辅导”。

那时候县城的中学缺老师,尤其是英语、数学老师,很多学生想復读却找不到好资料。

他联合京大几个学生,成立了一个“高考辅导资料编写组”。他们分工合作:数学系的整理习题集,英语系的翻译阅读题,纪君善则负责把这些內容汇编成册,再找海淀的印刷厂排版印刷。

为了让资料“接地气”,他特意回了趟县一中,跟校长商量:“我免费送你们五十本样书,要是学生觉得好用,就让他们通过邮局匯款买,每本定价三块五,比供销社的复习资料便宜一块。”

校长半信半疑,没想到样书刚发下去就被抢空。

一个復读生在信里写道:“京大哥哥编的资料就是不一样,例题都带解题思路,比老师讲的还清楚。”

放假的时候纪君善乾脆在县城租了个小门面,掛了块“京大高考諮询处”的牌子,雇了两个高中毕业生负责收发信件、邮寄资料。

他还搞了个“订阅服务”:一次性订全年资料,送一本京大的明信片。

这个点子戳中了很多学生的“名校情结”,不到三个月就收到了两千多份订单,光邮费就赚了八百块。

大二那年,政策有了新动向:允许个体工商户经营小商品。

纪君善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个大机会。

他从银行贷了五千块钱,在县城租了个门面,开了家“新潮百货店”。

別人进货都去省城,他却跑到广州。

在广州的小商品市场,他发现电子表、蛤蟆镜、的確良衬衫正流行,但县城里还很少见。

他一口气进了两百块电子表、五十副蛤蟆镜,还有十大捆的確良布。

运回县城时,海关查得严,说他“倒卖紧俏商品”,把货扣了。

纪君善不急不躁,拿出学生证和学校开的“社会实践证明”:“我是京大学生,搞城乡经济调研,这些是样品,用来研究不同地区的消费差异。”

他还跟海关人员算了笔政策帐:“现在鼓励搞活经济,这些商品在广州过剩,在我们县城稀缺,我运回去是调剂余缺,符合政策导向。”

海关人员被他说动,最终放行了。

百货店一开张,果然火了。

电子表卖十五块一只,进价才三块;蛤蟆镜更是被年轻人抢著要,原价八块,被炒到二十块。

纪君善却没趁机抬价,反而规定:“每人限购一件,保证人人都能买到。”

他有自己的盘算:口碑比短期利润重要。果然,“新潮百货”的名声传开了,周边县城的人都来进货,他顺势做起了批发,利润比零售还高。

开学的时候,他请杨阿四帮他看店。

与此同时,他在县城的生意也进入了“滚雪球”模式:百货店开了三家分店,罐头代理扩展到五个地区,运输队专门给他跑货运,甚至连县印刷厂都成了他的合作伙伴——帮他印罐头包装和租车点的收据。

有一次,他听说国家要发行国库券,利息比银行存款高。

当时很多人不懂国库券,觉得不如现金实在。

纪君善却在经济学课上学过:国库券可以流通,还能抵押。

他果断拿出所有积蓄,又动员家里人和村民们买下十万块国库券,说:“这东西比钱还值钱,以后准能翻倍。”

別人都笑他疯了,他却沉得住气。

一年后,国库券果然开始在市场上流通,价格一路上涨。

纪君善在涨到原价的一点五倍时全部出手,光这一笔就赚了五万块。

不仅如此,他蹲在县电影院门口看了三天发现一个规律:每天下午场的电影散场后,总有一群年轻人围著卖冰棍的小贩閒聊,嘴里念叨著“要是能听首邓丽君的歌就好了”。

那时候邓丽君的磁带在县城还属“稀罕物”,供销社偶尔进货,刚摆上货架就被抢空。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五岁萌妃炸京城,我阿娘是侯府真千金 骨仙娘娘 人生消消乐后,我财富自由了 神医王妃毒步天下 轻晃 全家灭门后,疯批将军岁岁宠 手刃血亲!重生后我靠读心杀疯了 让我医武双绝,你管这玩意儿叫诅咒? 天降魔头,日薪一元 网游:开局刮刮乐,觉醒唯一SSS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