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为喜欢绿化九的杨天白、喜欢刀郎羊的胡龙胜老板的催更符加更,谢谢你们的支持,还有“……”、用户15023596、玲瓏殿的失井、喜欢大丽菊的高震主、喜欢鰻的云瑶、过半的岁月、喜欢铁木的慕辰、虚无-道尊、喜欢新宝的高士林、爱吃饺子皮的曹兴华、……爱而不得……好多老板们的致辞!谢谢!
---------分割线------------
凌峰在计算机领域是顶尖天才,为了提升自己的软技术,同时对计算机的底层逻辑也做了深入的研究。
苏阳笑著招手:“凌峰啊,来得正好,你也听听。说不定你们软体思维能给硬体带来点新思路。”
凌峰便搬了个凳子,在旁边坐下认真听著。
等张毅诚说完,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突然,一直若有所思的凌峰开口了,语气中带著一丝不確定和探索的意味:“张教授,我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张毅诚苦笑道:“凌峰,都到这份上了,有什么想法你儘管说,死马当活马医了。”
凌峰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我一直在想,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局限於传统的布尔逻辑呢?0和1,非黑即白,这套体系在电子计算机上很成功,但光的物理特性和电子完全不同。”
他眼中闪烁著异样的光彩:“光本身具有波粒二象性,它的相位、偏振、强度,甚至光的角动量,这些多个维度都可以携带信息。如果我们不把光简单地看作开关,而是看作一种更复杂的信息载体呢?”
“比如,”凌峰越说越兴奋,思路也越来越清晰,“我最近在研究《易经》,它里面阴阳变易、五行生剋的思想,本身就是一种古老的推演和计算模式。如果我们借鑑这种思想,构建一种多值、模糊,甚至具备自洽演化能力的『易数逻辑』体系,会不会更適合光的物理特性呢?”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易数逻辑?”张毅诚愣住了,他身后的几个研究员也面面相覷。
这想法太跳脱了,完全超出了他们固有的认知框架。
用几千年前的东方哲学来指导最尖端的光学计算?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
陈景德听完凌峰的话后若有所思,他沉吟道:“《易经》……八卦、六十四卦,每一卦都代表一种状態或演化趋势,確实蕴含著朴素的逻辑思想。凌峰,你的意思是,用光的多种物理状態来对应『卦象』,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来模擬『卦象』的演变?”
凌峰用力点头:“是的,陈老!比如,我们可以用光的四个不同偏振態组合来表示『四象』,用不同相位的叠加来表示『爻变』。这样,一个光学单元的输出就不再是简单的0或1,而是一个复杂的状態,一个『卦』。运算过程也不是简单的『与或非』,而是『卦』与『卦』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
就在张毅诚等人还在消化这个顛覆性的想法时,苏阳开口了,语气中带著欣赏和鼓励:
“凌峰的想法很有启发性!《易经》本身就是一种古老的符號系统和推演系统,它的核心是『变易』。这和我们追求的自適应、自学习的智能本质上是相通的。”
他转向张毅诚:“张教授,你们可以尝试与凌峰合作,看看能否將他的『易数逻辑』与你们观测到的光学现象结合起来。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简单的光学『开关』,而是一种能够直接在光域进行复杂信息模式匹配和转换的『光学算法引擎』。”
苏阳说到这里,话锋一转,看似不经意地补充道:“我记得以前看过一篇很冷门的物理学论文,提到过某些特殊的非线性光学材料,在特定强度的泵浦光和多束不同参数的弱信號光相互作用时,其输出光的相位和偏振,会呈现出非常复杂的、类似『混沌吸引子』的演化特性。这种演化对输入光的初始条件极为敏感,但最终又会稳定到几个特定的输出模式上。不知道这个现象,对你们正在研究的光学逻辑有没有启发?”
“非线性光学材料!”“混沌吸引子!”
苏阳的话仿佛两道电流在他们脑中碰撞出了火。
张毅诚激动地一拍大腿:“我们之前一直想的是线性光学,追求信號的线性叠加和精確控制,但如果是非线性相互作用,那结果就完全不同了!混沌系统看似无序,但在特定条件下会涌现出高度复杂的有序结构!苏董,您说的这篇论文……”
苏阳微微一笑:“具体记不清了,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你们可以查查相关的研究方向。”他自然不会说,这是他超级大脑结合现有物理学知识推演出的一个极具潜力的方向。
凌峰则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兴奋地对张毅诚说:“张教授,如果输出光场呈现混沌吸引子的特性,那它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模式!这种模式可能包含远比0和1丰富得多的信息。我的『易数逻辑』或许正好可以用来描述和解读这些复杂的光学模式!”
“易数逻辑”加上“光学混沌”,这两个看似不相干的概念,在苏阳的点拨下,奇妙地碰撞在了一起。
整个光学小组的气氛瞬间从凝重转为亢奋。
接下来的几天,张毅诚的团队和凌峰几乎是住在了实验室里。
凌峰废寢忘食地开始尝试將其“易数逻辑”用更严谨的数学语言,他甚至借鑑了群论、格论的一些思想进行形式化表达,並努力將其映射到光的多个物理自由度上,比如用特定的偏振態组合定义“阴阳”,用相位差定义“爻位”,用光强分布定义“卦象”的权重。
而张毅诚团队,则在苏阳的提示下,迅速调整了实验方向。
他们找来了几种之前被认为“性质不稳定”、“非线性效应过强难以控制”而被束之高阁的晶体材料,开始系统研究多束不同参数的雷射在这些非线性晶体中的复杂相互作用现象。
他们小心翼翼地控制著泵浦光的强度、信號光的入射角度、偏振和相位,然后用高灵敏度的ccd相机和偏振分析仪捕捉输出光场的细微变化。
过程是艰苦的,失败是常態。
有时一连几天都得不到任何有规律的结果,输出的光斑杂乱无章,看得人眼繚乱。
但苏阳的点拨如同灯塔,指引著他们前进的方向。
终於,在又一次通宵实验后,当他们將三束经过精密调製的弱信號雷射,每束雷射的相位和偏振都按照凌峰“易数逻辑”的编码方式进行了设定,代表一个“三爻卦”,同时输入一块经过特殊处理的鈮酸鋰晶体,並在特定的泵浦光照射下。
输出端的光场探测器上,出现了一幅奇异的景象!
输出的光不再是简单的几个光点,而是一个复杂但稳定的干涉图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