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咸鱼的苦恼
他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然后又深深地嘆了口气,补充道:
“而更麻烦的是,依据我对他mri的观察,这个人大脑中动脉的分支,也就是外侧裂区的中小型动静脉,存在局部轻度畸形改变。”
“而且脑岛叶的解剖位置特殊,常规的定位可能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这些,都进一步增加了穿刺的难度和风险!”
沈默虽然有意將这例特殊且复杂的病例,作为大会投稿的內容,但此时他显然不可能信誓旦旦地对张文斌等人说:“没问题,请给他穿!”
“小沈说的很对,这也正是我们为难的。”张文斌微微点头,接过话茬,语气也有点沉重。
他又道:“不过呢,这个病人目前也没有更好的治疗办法了,脑岛叶肿瘤大多是胶质瘤,属於低度恶性肿瘤,就算现在不做,以后逐渐增大,也是迟早要做的———“
“是啊,”李剑金也跟著感慨道:“而且这个病人经济条件一般,如果我们这里能处理,那就最好了,穿刺就算失败了,还可以开颅嘛。”
“但这个病人如果转出去了,那么手术风险其实差不多不说,后续检查和治疗的费,反而会更高!”
沈默想了想,脸上配合地露出了一副“您二人说的很有道理”的表情。
当然他们说的本来也有道理·
长痛不如短痛。
早病早治疗。
说句不好听的,肿瘤小的时候,万一手术出了意外,风险还相对可控。
哪怕是换医生、甚至是换医院,都还有的选。
但肿瘤一旦增大,倒时候压迫的脑组织或者神经血管更多—
除了手术本身的风险增加,术后恢復的风险也大大增加。
这些东西他原先不太懂,但跟神外这帮人廝混久了,也算是耳濡目染,了解不少。
顺了顺思路,沈默最终“苦笑”道:“行吧,既然两位主任都这么说,那我们或许可以尝试从大脑中动脉的间隙找一个相对安全的角度进针。”
“比如从这里”说著,他拿起周伟东递来准备好的黑色雷射笔,指向屏幕中的一处具体位置。
“我们可以考虑从右侧额叶,大致在冠状缝前2cm、中线旁开3cm的位置作为穿刺点。这个位置避开了一些重要的功能区—。
.
“然后,穿刺针沿著与矢状面呈15°角进针“在进针过程中,我们要精准避开大脑外侧裂池內的蛛网膜下腔-缓慢向脑岛叶包块推进.”“
“同时还要密切注意走行异常的重要血管区——”
事实上,他这会儿分析的条条框框,自然是事先早就准备好的。
他知道张文斌既然把这份病例放在了討论项目中,那自然是有比较强烈的手术意愿的。
至於成与不成,他只要顺手推舟,在做好自己分內之事的前提之下,让大佬们选就是了。
不过末了,他还是再次强调道:“当然了,即使这样,穿刺风险依然很高,我估计只有八成把握,而且需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中转开颅的应急预案!”
八成!?
八成已经很高了!
张文斌和李剑金对视一眼,心里都明白,沈默性子保守,说出来的话向来都会“矮半截”。
他说是“八成”—那么实际上最少有八成五的把握。
喷喷喷这可以搞!
並且他们还习惯性地脑补了沈默在手术室里,神色淡定,从容指挥,辅助张文斌精准完成穿刺的过程。
老张和老李是如此,其他几位副主任医师也纷纷在心里琢磨:
“八成啊——..—?”
“这种脑岛叶深部的脑肿瘤,就算开颅,成功率也就八成吧?”
“如果穿刺不成功,转为开颅,那么八成对八成,好像也没什么大碍?”
“更不用说这种还合併脑血管畸形的!”
不要小看八成的成功率在云阳,哪怕是市医院,针对这种手术,也不敢说有比八成更高的把握了。
至於羊城·.
细想便知,脑子的手术,谁敢说有“十成十”的把握吗?
如果有·——·
那他的脑子大概也有问题。
些许想法在眾人心中一闪而过,张文斌心里已然有了计较,但他並未急著表態,而是用目光扫过科里的几位副主任,耐著性子问道:“大家还有什么想法,都说说看吧。”
其他几位副主任也纷纷打开了话匣子,东一句西一句。
他们有的主任趁机请教一下穿刺路径的选择技巧,有的则提出中转开颅的策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倒也十分热烈。
待大致討论完毕,张文斌轻轻抬手,最后总结道:“嗯,既然大家都同意穿刺手术,那么我们就先按穿刺做好准备,同时备好中转开颅的方案,以防万一。
“另外具体的穿刺路线,我们可以之后再详细討论下,关於这点,大家还有问题吗?”
穿刺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