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四合院:傻柱重生,娶妻陈雪茹 > 第162章 面子

第162章 面子

回校后,三人径直前往办公室,恰逢孙教授刚结束机械一班课程。

看到三人,孙教授喜形於色:“项目进展如何?”他的目光隨即聚焦在何裕柱身上。

张为民与梅军心有戚戚焉。

何裕柱展现出卓越的机械才能,令孙教授决心栽培他。

这次项目正是为他设定的小目標。

听罢两人耳语,孙教授目光愈发温和。

……

孙教授听完张为民与梅军的匯报,目光透出一丝惊讶,重新注视何裕柱时,多了几分柔意。“柱子,听说你为轧钢厂设计了一套改造图纸?”

孙教授问。

何裕柱点头回应,隨即从怀中掏出一份原版图纸递过去。

实际上,柱子虽向轧钢厂提交了一份副本,但最初的原稿仍由他自己保存。

这份原稿完整记录了他从构思到完成草稿的全部思考过程和步骤。

图纸上清晰呈现了他在设计时的思维轨跡,从中可以看出,这样的设计绝非他人可以模仿或偽造。

整个设计与改进的过程是一体的,无法造假。

何裕柱料到孙教授会仔细检查,所以始终妥善保管著这份原稿。

果然,孙教授看过后,目光愈发讚赏。

他没想到,这样一个小项目竟然激发了柱子如此大的潜力。

起初,孙教授认为凭藉柱子目前的能力和经验,参与一些难度適中的任务已属挑战,但能坚持完成无疑有助於他的成长。

在那个年代,高级工程师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

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人不可能晋升为高级工程师。

柱子具备天赋,这样的歷练自然不可或缺。

然而,柱子交出的这份图纸远远超出了预期。

可以说,在这次工具机修復工作中,张为民和梅军只是起了辅助作用,但要知道,他们可是资深的五级工程师。

听罢孙教授的话,张为民和梅军毫无异议。

他们在轧钢厂全程见证了柱子的表现,只能用“钦佩”

来形容。

思索片刻后,孙教授拍拍柱子的肩膀,说道:“这次项目完成得相当出色,具体情况我会向学校匯报。

要不要休几天假?我可以批准给你。”

他的语气平和,宛如一位慈祥的导师。

站在一旁的张为民和梅军见状,不禁嘴角微扬。

作为业內领军人物,孙教授这般温和態度实属罕见,这或许是因为面对优秀学生时,每位老师都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出关怀。

一直以来,孙教授鲜少展现如此姿態,只因从未遇见过像柱子这样出类拔萃的学生。

如今,柱子也即將升入大四,但这个时代的大学並非修满四年就能毕业,还需满足论文要求及各项学业指標。

入学之初,所有同学便已知晓这一点。

即便到了大四,大家仍主要忙於撰写论文与提升专业技能。

然而,柱子的情况却截然不同。

他在学术研究上早已远超同龄人,而在机械系的专业成绩更是遥遥领先,即便现在毕业也毫无问题。

加之最近完成了一项轧钢厂的小型项目,虽难度不高,但经验难得,孙教授自然愿意给予柱子假期。

听罢孙教授的提议,柱子却摇了摇头:“不必了,孙教授,我明天就能正常上课。

年轻人嘛,精力充沛得很。”

此话让孙教授更加满意,他从柱子身上感受到了蓬勃的朝气,不禁感慨道:“若我国青年皆如你这般,何愁国力不兴!”

傍晚时分,南锣鼓巷90號四合院。

柱子骑著自行车晃晃悠悠地来到院门口,自打去了轧钢厂,他已有段时间没回家了。

近来,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任务由何大清和陈娟轮换,谁有空谁就负责。

今天何裕柱回来前,在轧钢厂跟何大清打了声招呼,所以晚上去他那儿吃饭,顺便把雨水接回去。

路过前院时,何裕柱意外没见到三大爷。

但他听到中院传来的声音,皱眉下车推著自行车走进去。

中院里,住户们围成一圈商议事情。

易忠嗨坐在石凳中央,刘嗨忠和阎富贵分坐两边,三大爷齐聚,像是开了全院会议。

贾张氏一家站在旁边,眾人的討论都围绕她家展开。“何大清,你就这么点意思?拿这点钱打发叫子吗?”

贾张氏挥舞著一张1毛的新幣,家里因票证制和户口改革,生活很困难,尤其他们家只有一个城市户口,粮食定量特別紧张。

她常找易忠嗨帮忙向邻居筹钱。

今天正好借会议名义,想让大家捐些钱。

虽然大家都不富裕,但有易忠嗨带头,总能凑到一点。

然而,何大清刚放下1毛钱就想走。

贾张氏抓住钱不放,因为何大清家生活优渥,大家都看在眼里,自然盯上了他们家。

只给1毛就想走,贾张氏怎会同意?

何大清被贾张氏的话噎住,冷哼一声,抢回那张1毛钱。“行,您觉得这点钱不够,那我们家就不捐了。”

……

……

何大清並不在意所谓的面子,他对这类事情本就不怎么上心。

这次捐款是因为易忠嗨发起的,他才象徵性地捐了一毛钱。

贾张氏的话刚出口,他就明白了她的意思——是不是觉得他们家太富裕了?

何大清毫不客气,直接从贾张氏手里拿过那一毛钱,转身回到了原来的位置,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態度。

贾张氏的表情瞬间凝固,嘴里嘟囔了几句。

她没想到何大清反应如此强烈,直接把钱收走,街坊邻居之间,难道连这点情面都不给吗?

她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现在商品粮是按户口分配的,他们家只有一个城市户口,生活艰难,不得不精打细算。

而何大清一家全是城市户口,每月的定量粮食都吃不完,有能力的人当然应该多贡献一些。

贾张氏心里不觉得自己有错,反而觉得何大清小题大做。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从底层灵农苟成长青真仙 重回现代,被魔女小姐偷了外卖 龙渊剑 我捡了只鹰,三个月后国家找上门 我在女友身上收获超能力 动物诊所的欢乐日常 三国:剧透未来,汉灵帝崩溃了 舔狗心声暴露后,渣A们全疯了 四合院:小厨子的幸福生活 华娱从北电錶演系开始